四郎拉姆
(白玉縣阿察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四川 甘孜州 627150)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有人說,得語文者得天下。學好語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積極意義。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的主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培養閱讀興趣,構建語文趣味閱讀課堂,有積極的探索價值。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在閱讀課堂中,師生的關系沒有擺正,教師一般采取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按照教師用書和教師的理解,講得多,問得多,學生的自主閱讀少,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目前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語文教材,編排是很好的,按照單元組文的方式編排課文。但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滿足于對文本的基本理解,在讀懂表面意思上下功夫多,如主要寫了什么,可以分為幾層意思,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等。沒有深入挖掘文本的表達方法,作者是怎樣寫的,有什么值得借鑒的寫法等。
雖然很多教師也引導孩子們開展閱讀課外活動,但是活動形式簡單,缺乏實用性,學生也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學習,根本無法起到閱讀課外活動的作用,因此對于學生閱讀來講也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在藏語文教學中,師生不是一種簡單的傳授和接受的關系,還包括一些情感或者思想交流,為此,作者時常推心置腹的對待學生,將教學活動打造成濃濃愛意,強化自身責任感和使命心,進而獲得學生敬重和愛戴,在學生面前,作者不以長輩而自居,時常走下高高在上的三尺講臺,走進學生身邊,傾聽學生內心呼聲,充分自身言談舉止來傳遞贊許、信任和尊重等情感,進而融洽師生關系,由此一來,學生不僅獲取專業知識而且在情感上得到滿足,進而提高學習藏語文的興趣。
趣味文本閱讀,是一種采取直觀的、有趣的方式來閱讀文本,讓孩子們感受文本閱讀的樂趣。比如,在課堂閱讀的開頭,采取趣味引入。通過教師或學生講述相關故事,引入文本的閱讀。教學《普羅米修斯》一文,我就推薦學生看希臘神話故事,課前進行分享,課中重點指導學生閱讀文本后講述故事,激發閱讀興趣。
也可以通過視頻觀看來啟發閱讀興趣。《開國大典》學習前,先觀看開國大典視頻,在閱讀文本,展開聯想,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就更深入。閱讀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多層次親身實踐,繼而形成一種習慣或者能力。閱讀是學習藏語文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閱讀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和感悟能力,因此,閱讀是學習藏語文的基礎和前提。
閱讀之后的分享,是對文本的深化。因此,根據文本內容,開展趣味展示,也是趣味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故事情節強的文章、寫人的文章、對話的描寫,我都重視讓學生開展分角色朗讀,夸張的、繪聲繪色的表現文本內容。有的文本,直接開展課本劇表演,如《半截蠟燭》《打電話》等,有的文本我就組織學生編寫為小話劇,開展表演展示。趣味分享,既是對文本理解的加深,也是趣味閱讀更加落實。
趣味語文閱讀課程不僅僅局限在語文教材中,還要適當的進行語文閱讀拓展。一是閱讀內容的拓展,以課文文本為基礎,拓展相關內容,并放到課中來,引導學生閱讀。如,學習《祖父的園子》,引導學生閱讀蕭紅的《呼蘭河傳》。學習《臨死前的嚴監生》,閱讀《儒林外史》第五回。二是閱讀方法的拓展,通過體裁、內容相關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在擴大閱讀面的基礎上,形成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是圍繞閱讀進行的,以學生個體或團隊進行的。如,在學習了蘇軾的詩《題西林壁》后,我讓學生閱讀搜集“蘇軾的美食故事”來閱讀,然后在班上進行分享。學習對聯后,讓學生春節時,抄錄街上各單位、居民的對聯,選擇3幅你喜歡的來分享,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這些閱讀實踐活動,既有活動的形式,也有查找書籍、資料的閱讀過程,對學生的閱讀興趣保持,感受閱讀的趣味性,發揮了積極作用。
閱讀不僅僅是開闊眼界,更重要的凈化心靈,陶冶情操。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才是趣味閱讀的根本。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學習也需要特定的方法,一些學生之所以厭惡學習,無非是缺乏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方法,產期依靠死記硬背進而喪失學習興趣,此外,一種科學和有效的學習方式也是學生積極和主動的學習的一種表現。在科學和有效的方法指導下,學生輕松獲取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興趣。為此,我們藏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還應指導他們養成科學和有效的學習方式,進而激發學生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