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娟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東灣小學,河北 廊坊 065000)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過于重視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和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缺少個性化思考和發揮的機會,這與新課改提出的教學要求相背離。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生也是一樣,無論是個人能力、個性特點還是學習情況都千差萬別。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關系到學生個人綜合素養及語文能力提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等等。借助分層次教學,能夠將學生明顯區分,因材施教,避免學生因為學習困難產生畏懼心理,幫助學生點滴進步[1]。
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筆者將分層教學理解為應和學生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具體是指,在確定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根據小學生心理特征、個性特點、學習能力和個人經驗等的不同,將學生分類,從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著重掌握符合其水平的知識和學習技能[2]。
小學生初入校園,學習能力處于啟蒙階段,同時由于學生的基礎能力、學習情況及掌握程度都不盡相同,分層次教學能夠有的放矢,針對學生的個性情況實施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3]。其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之間個性特點、學習情況不同,分層次教學能夠參照學生不同情況實施分層教學,盡量避免學生間差異化影響,尊重學生間的不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學生了解語文思想和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高,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2.教師將學習情況和個性特點相接近的學生集中起來,能夠更清晰地知曉學生的掌握水平和學習規律,不但能夠促進學生提升語文素養,促使教師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也有助于教師創新和豐富教學方法。3.學生間的差異性大多體現在基礎知識和能力的掌握上,而智力、學習潛力等大多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差異并不明顯。因此,通過分層次教學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和創新精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間的個性化差異重點關注,要依據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個體特點和學習水平等差異,將學生科學合理地分成不同的層次。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古詩詞、文言文、議論文之類的文章,對小學生來說都較難理解。例如,在講解《靜夜思》這首古詩時,教師在開始教學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層次,然后再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科學、合理地安排授課內容。當然,在分層次教學時一定要注意,避免將層次劃分方式和劃分情況公布出來,以免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最終導致教學活動無法開展[4]。
在小學語文實施分層次教學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設計有區別的教學目標,進而實現教學目標分層。例如,A層的學生大多語文基礎扎實且成績優秀,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時教師可以重點安排學生多閱讀課外讀物涉獵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擴大自身的知識面,提高自身語文素養。B層的學生學習成績相對差一些。這時教師要重點培訓學生的綜合素質,鼓勵學生敢于面對困難,并有無堅不摧的自信心。通過教學目標分層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由于目標設置科學合理,能很好的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心[5]。
分層次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實施,需要教師做好課前準備,設計教案時就要考慮到分層次教學,在課堂互動提問時注意問題的難度和學生的接受程度。還有在組織課堂練習或者布置課下作業時,教師也要將作業難易程度和作業數量等劃分不同的層次,避免出現要么過于難,要么過于簡單的現象,讓學生寫作業或者練習題時更加自信。只有借助這樣的方式才能獲得真實的課堂學習反饋信息,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層次劃分情況布置合適的作業。例如,在講解《長征》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同時借助情境教學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將教學中的重點轉換為有趣的提問或者游戲互動等,通過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更加深刻和扎實。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同時為了迎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分層次教學也隨之應運而生。它倡導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情況等進行差異劃分,然后在教學時針對學生的不同差異分層次教學,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得更加深入。同時教師要不斷創新,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研發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進而實現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