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紅
(云南省昆明市紅旗小學,云南 昆明 650031)
小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人啟蒙的重要時期,小學教育要想實現其教育價值,就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此次也是針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并對其提出了與之相對應的教育策略。
目前我們的教育、學校、教師在小學生的教育教學環節還是有一些問題存在的,打個比方,考試制度始終左右著學校和教師的教學行為。而期中期末等考試也讓學生焦頭爛額,分數成了評判學生成績的唯一標準,還有的為了凸顯其獨特性,還建立了私立學校,這種學校不僅對學生實行封閉管理,而且教師的去留也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標準,這也給教師極大的壓力,而這種壓力也會直接轉移到學生的身上。久而久之,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
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家庭因素是占主導地位的,為什么有那么多小學生會產生心理問題,從家庭這一角度來看,現階段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格外的寵愛,再加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四位長輩的過分寵愛,使得孩子在很小就養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而在學習上,父母、長輩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想讓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將來在社會上能夠有一個好的工作,衣食無憂,光宗耀祖。種種寄托讓孩子的學業變得越來越難,壓力越來越大。孩子放學回到家之后,還有無微不至的關懷,只讓孩子學習,其與的任何事情都不讓做。家長的過分照顧讓孩子逐漸產生了很多過激行為,而這些過激行為往往都與孩子自身的心理問題有直接關系。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在他們的腦海中尚未對事物形成正確的表象,而且在這一階段,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著好奇心,但是卻又缺乏理性的判斷。再加上當前互聯網如此發達,在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暴力、武力等兇險刺激的游戲。游戲對小學生而言,誘惑力是極大的,很多學生在面對這些游戲的時候都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而暴力游戲也會感染小學生的情緒,久而久之,小學生就會形成崇拜暴力的性格,這一性格也會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暴力的手段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現如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小學生與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少,長時間沉迷網絡,對網絡游戲愛不釋手。這樣長久下去,必然會影響到小學生的身心發展。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的小學教師要充分運用心理輔導原則,向學生滲透心理教育,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在此基礎上運用積極的評價方法來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小學生也能夠更加積極樂觀的追求成功。除此之外,學校還要不斷完善心理教育制度,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困擾。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小學生的網絡引導,趨利避害,將小學生的德育和小學生的學習內容與現代網絡充分結合。幫助學生能夠在網絡虛擬空間中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
我國的教育教學始終秉承著以人為本,而人本理念現已深入人心,我們的教育領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正確引導學生,用情感去感化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撥動學生的心弦。關愛學生,不斷贊美和鼓勵學生,給予學生賞識和肯定。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且對師生關系的良好相處也是非常有幫助的。除此之外,我們的小學教師還要充分重視每一位學生,尤其是那些比較敏感的孩子,一旦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少了,他們就會認為老師冷落了他們,疏遠了他們,他們的心理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教師要充分注意這一點,不斷激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并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這樣一來小學生的自信心也會逐漸得到提升。
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計當中,教師和學生應該站在一個平等的地位上,互相督促互相鼓勵一起成長,促進學生擁有健康生活與實踐創新的良好素養。教師必須以身為范。教師設計課程內容時,在有關認知自身優缺點的課堂上,首先讓學生寫出他們心中老師的優點以及缺點,其次在進行自我的檢討,反省自身在生活以及學習當中存在的優缺點,并且將紙條上交,由老師進行整理。在整理之后教師和學生共同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這樣一來就在班級的內部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風氣,老師和學生都能進行自我反省,并且互相監督改正缺點,保證在良好的氛圍中,共同進步。
基于目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們要對癥下藥,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于一體的教育模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也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教師只有經過家訪,與家長溝通,才能夠真正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找出家庭環節的問題,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還要讓家長對教師的工作以及學校的教育事業予以充分的支持,對學生采取雙管齊下的教育策略。對于家長來說,過分重視孩子的物質需求,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家長普遍存在的誤區。
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保證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這也需要我們的學校、教師、父母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引導孩子,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為孩子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