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楓樹小學,湖南 岳陽 414000)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人們生活的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文化建設,增強民族文化自信”,這表明文化教育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繁榮昌盛的希望。加強小學文化教育,有助于一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為國家的繁榮奠定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語文學科的人文教育功能,積極探索文化教育的要素,滲透到語文教育中,積極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兒童,是中華文明進一步發展的基礎。然而,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越來越強,他們崇尚外來文化。許多學生開始慶祝外國節日,吃快餐,看日本動畫,甚至追求戲劇。他們越來越拋棄中國傳統文化。一些學生甚至不知道清明節和端午節的時間。這種嚴重的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在今天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追求學生的語文成績,往往忽視學生的傳統文化。教科書中出現的傳統文化教師也將被跳過,不會詳細描述。比如,在小學課本上,很多學生可以簡單地背誦“三字經”,卻不知道具體的含義,更不用說學習道德了。我們高興地看到,在國家和有關部門的背景下,要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語文課程改革后,教材中融入了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將傳統文化引入小學教學。了解、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學生。
小學生對教師和家長的教育是惰性的、順從的,但同時,這一階段最能影響學生自我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自我人格的塑造。因此,教育工作者應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決策,判斷實踐方法的可行性、優缺點。傳統文化對學生也有相應的要求。對于小學生來說,傳統文化應該生動活潑地融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和知識,而不是盲目說教、浪費課堂時間。例如,在一個普通的數學課上,前三分鐘將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一個與數學有關的游戲中。輸了比賽的學生將走到臺前,講述他們收集的端午文化以及端午的操作和過程。講座結束后,我在學習知識之前向全班同學提出了一些問題。答不上來的同學可以談談自己對前一環節同學提到的龍舟文化的看法和看法,以及對龍舟文化的啟發和感悟。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知識的積累和傳統文化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幾千年文明智慧的結晶。僅僅通過語文課本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當然是不夠的。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使學生充分利用課堂。在課外閱讀一些經典的文史書籍,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吸收,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本推薦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定期組織學生課外閱讀和交流。這不僅為學生營造了閱讀氛圍,也保證了課外閱讀的有效性。通過加強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有效地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而且可以為學生營造一種閱讀氛圍,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目前,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更高的教學要求和目標。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的理論指導,又要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教學,將多種民間文化活動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記憶和理解。理解。比如在“難忘的潑水節”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全班范圍的“潑水節”,讓學生直觀感受潑水節的樂趣和快樂,從而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理解。民族節日文化。在真實的體驗中,從而達到享受教學的目的。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和民族特色活動,擴大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充分體驗民俗之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民族意識。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
生活不僅是一部百科全書,更是一個滲透傳統文化的大課堂。因此,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走進現實生活,拓展傳統文化教育。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課外閱讀,鼓勵學生更多地了解傳統文化,開闊視野,增加知識面。其次,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競賽、角色扮演等課外活動,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紅色旅游景點等,讓學生通過現場體驗將傳統文化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進而進行傳承和發展。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認知的重要階段。傳承和發展小學語文優秀文化,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實現文化復興的需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加強自身專業建設,創新教學模式,讓傳統文化深入課堂和教材,還要幫助學生提高認同感和歸屬感,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深深扎根在孩子們的心中。促進中國古典文化精髓的傳播和培育。繼承了新一代社會主義建設的豐富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