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輝
(河北省永清縣別古莊鎮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茅盾先生說過:“模仿是學習的最初形式”。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閱讀是作文的基石,閱讀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釀蜜。小學階段從三年級開始練習寫作,借助范文指導學生仿寫,就如書法中的臨摹一樣,是學生寫作的良好開端。作文時依照課文的寫作方法,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根據一些文章的句式、結構、寫法等來模仿寫作,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同時達到訓練作文的目的。仿寫的訓練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布局謀篇或表現手法等。
句子是課文的基本構件,是課文主題的基本載體,是閱讀教學的著力點,對那些用詞準確、描述生動、形式特殊的句子進行仿寫,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比如常用修辭的仿寫:擬人句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指導學生仿寫出蟲兒想怎么飛就怎么飛,愿意飛上房頂就飛上房頂,愿意飛入樹林就飛入樹林;魚兒想怎么游就怎么游……孩子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如《桂林山水》寫漓江的水的排比句,教學時,指導學生朗讀,明白這是什么句式,然后模仿這個句式寫“天氣真冷啊”或“花兒開的真好啊”這句話,有機結合課文內容訓練學生寫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等。
三年級課文《秋天的雨》第二段:“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生動展現了秋葉的動態美感,令人感受到秋日美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該句式進行仿寫,如黃色的桂花、紅色的蘋果、紫色的葡萄等。
閱讀教學中精彩生動,或與學生寫作結合緊密、有代表意義的結構段,尤其是范文的開頭、結尾、人物肖像描寫、心理刻畫、對話方式、自然環境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來進行仿寫。
例如,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一課第五段仿寫:你好,可愛的小狗,你撲閃著雙眼搖動著尾巴是想要我賞賜你一塊骨頭嗎……
再如,課文《燕子》外形描寫,教學時,我們根據不同動物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描述。如仿寫松鼠外形:一身紅褐色的光滑絨毛,一對閃閃發光的小眼睛,加上一條毛茸茸的總是向上翹著的大尾巴,湊成了那樣玲瓏漂亮的小松鼠。仿寫公雞外形: 一身油亮的羽毛猶如華麗的錦袍,一頂鮮紅的雞冠酷似火炬的大紅帽,加上一雙小黑豆似的眼睛總是左顧右盼,再配上五顏六色的大尾巴,湊成了既美麗,又威武的大公雞。通過仿寫讓學生掌握動物乃至人物從頭到尾(從上到下)或整體到局部的描寫方法。
朱自清《匆匆》第一自然段教學后組織學生仿寫:太陽西下了還有再東升的時候,小草枯黃了還有再嫩綠的時候......再比如對于人物外貌的描寫,我們可以模仿課文《一面》由于遠近不同,三次描寫魯迅先生外貌的不同方法,在遠處抓住人物整體特征描寫外貌——廋,年齡五十上下,衣著長襯等;在近處就要寫出明顯的主要特征——面孔黃里帶白,寸把長的頭發,“一”字的胡須等。這些結合課文的“小作文”的練習,既抓住了課文的內容和特點,又提高了寫作水平,方便快捷,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寫文章前對整篇文章的結構安排,是文章的骨骼,支撐著文章的軀體。文章骨骼挺立,脈絡分明,要考慮開頭結尾、段落過渡、伏筆照應、前后順序的安排、時間空間的變換等等。它就像樓房的框架,有了詞句及段落,還需要有好的結構把它們湊在一起,才能放出光彩。如課文結構總——分——總、過渡、照應的仿寫等,使文章思路清晰,有條不紊,由仿到創,思維得到發展。
如,《母雞》一文,作者按照心情的變化(討厭——不敢再討厭)通過敘述幾件事,寫出變化的原因。于是安排學生以心情的變化為線索,寫清一件事情。
讓學生反復品讀、揣摩,理清課文或范文思路,注意表達方法,文章的篇章結構等,才能仿寫好作文,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在讀懂讀熟的過程中,解決問題,為學生仿寫做好準備。
教學《荷花》一課,其寫法是先總起,再寫荷花的葉和荷花的花,就可以指導學生寫某種植物的花,先寫植物花的名稱,再寫全貌,如花朵的顏色、大小、樣子等,接著寫花瓣的形狀,如管狀、絲狀等,然后寫花瓣的姿態,如伸張的、彎曲的、下垂的、上翹的等,最后張開想象。這樣就把一朵花說的形象了。只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語言學習的規律,只要課內指導,注重學生通過對各種體裁的仿寫訓練,培養學生的語言積累,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仿寫不可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日常仿寫訓練應當囊括對課文詞語、句式、段落及篇章四個方面的仿寫。同時還應當強調不能對原文進行生搬硬套,更不能直接拼湊。而是在于學習原文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堅持不懈,把這一方法貫穿于整個小學乃至中學教學活動之中。
總之,對小學生而言,課文仿寫是掌握寫作要領的首要步驟,是降低寫作難度、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技巧和創作水平上。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只要運用好課文仿寫這一手段,就一定能夠為小學生開啟寫作的成功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