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玲
(河北省永清縣后奕鎮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新課改背景下大部分教師都重視古詩詞教學,但受到一些因素影響,造成古詩詞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對其理解停留在表面,無法掌握作者深層次的情感表達,因此急需改善小學語文詩詞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古詩詞作為我國獨特的文化產物,在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小學階段開展古詩詞教學,有助于小學生養成高尚的人格,又能傳承民族文化。
以教學生角度分析,自小接觸并學習古詩詞,可以養成感知語言美感的感知能力。日常學習生活中,小學生接觸的語言除了日常用語外,還有如音樂、詩歌等藝術語言。短期內不能養成對語言的感知,需要長時間堅持才能提高語文素養。小學生接觸古詩詞,可以讓其了解古人的語言風格及用詞方式,提高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而韻律及用典等則可以培養小學生審美及提高歷史知識等。
在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講解時,許多教師仍按照知識點的設置進行常規講述,將大部分課堂時間都用來講解重點字、詞、句的意思,以便應付后期考試,有的教師甚至直接將考試內容作為課堂內容講解的指南針。
雖然,在古詩詞中有些字詞的意思和用法與現代漢語存在差異,如,常用的“走”、“妻子”、“發”等詞語在古代與現代意思和用法完全不同,如不對學生進行詳細講解學生不僅不能理解,對古詩詞的鑒賞也會出現很大偏差。
但除必要講解之外,刻意為學生解讀一些古詩詞中字詞的用法和意思,或將一些固定式搭配按照知識點的要求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僅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還會影響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和對美的感悟,不能領會作者所描述出的已意境,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或完全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這無疑是對學生想象力的扼殺,將優美的古詩詞變成刻板的知識點記憶,嚴重影響學生學習學習興趣。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詩詞講解時,經常會因為自身詩詞鑒賞水平而受到限制,如果教師自身古詩詞修養功底較好,在對學生授課時就會做到游刃有余,也更能準確把握課堂講解的主體、內容和方向,能加入一些典故和歷史知識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
而教師的自身素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古詩詞的掌握能力,教師有一定的詩詞積累和詩詞鑒賞能力;二是定期對自身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反思,如此才能快速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素養,對學生實際需求和知識掌握水平進行全面了解,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切近學生實際需求和能力。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古詩詞講解時,一定要做到整體與部分相互配合,不僅對重要的字、詞、句進行講解,還應從整體角度出發帶領學生一起對詩詞進行鑒賞和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以考試和升學率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和總指揮棒,這種完全忽視學生實際感受而以考試作為最終目標的教學方式是不被接受和允許的,是本末倒置的表現。
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教師應盡量減少自己的功利心,不在以背誦知識點和練習冊上的習題講解為學習依據,培養學生鑒賞古詩詞的能力,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法,以便全面適應學生發展和需求。而在進行古詩詞教學和鑒賞過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教學。
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單純的熟讀以至創作改編都還不是最佳的辦法。古詩詞的教學也是這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小學語文老師能夠組織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適當地創作表演,讓他們在活動中去深入地理解古詩詞的內涵的話,相信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讀過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的人相信都會對文中活潑可愛的兒童在老師督促之下苦讀晦澀難懂古文的情節印象深刻,也會對那個年代沒落腐朽的教育制度發出強烈控訴。可是回過頭來看今天我們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我們可能會驚奇地發現原來我們自己也犯了一樣的毛病。細究起來,我們的小學語文老師往往會出于功利的角度考慮問題,因為小學語文關于古詩詞的考查僅僅限于名句的背誦默寫。所以就簡化了教學環節,只要求學生把相關詩詞全篇背誦下來,至于學生是否全面深入地理解了古詩詞就不那么看重了。這樣造成的結果自然就是學生能夠流利地背誦一大堆的古詩詞,可是對于這些古詩詞的意義卻不甚明白。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流體智力是非常強的,要求他們背誦幾十個字的古詩詞是很容易的。可是問題的關鍵卻是學生們雖然背誦下來了,卻是對意義不很明白,因此這就不是理解基礎上的記憶,是容易搞混甚至是遺忘的。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在不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許多古詩詞,不僅沒能很好地熏陶感染小學生,反而會傷害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就好比給學生準備了一大桌美味佳肴,卻要求他們不加咀嚼地吞咽下去,這樣學生不僅沒能獲得營養,反而會因此而犯腸胃病。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其語言、意蘊是非常深遠的。要求小學生獨立自主地去品味古詩詞的語言、意蘊是不現實的。與此同時,小學語文老師通過課堂的分析講解向小學生灌輸古詩詞語言、意蘊的做法也是效果不佳的。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語文老師干脆直接要求學生背誦下來的原因吧!應該說,這確實是一個教學難題,但也不是不可解決的。我們小學語文老師保佑要對教學方法稍加變通,即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個辦法就是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要求他們把古詩詞的理解與寫作緊密聯系起來。
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單純的熟讀以至創作改編都還不是最佳的辦法。古詩詞的教學也是這樣的道理。那么,什么辦法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呢?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的本意說的是要想真正了解某個事物或是明白某個道理,一定要自己親身去體驗的道理。而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如果我們小學語文老師能夠組織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適當地創作表演,讓他們在活動中去深入地理解古詩詞的內涵的話,相信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