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軍
(吉林省上營森林經營局園林處,吉林 舒蘭 132607)
先行的工會干部的管理原則是由黨來管理干部,而工會干部的管理體制,主要是由黨委和上級工會共同管理,也就是說主管單位是同級的黨委,而上級的工會負責協管。針對于工會主席選舉過程中,由同級黨委進行提名,然后由上級工會協定。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這種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當今市場經濟的需求,在企業落實黨管干部過程中,存在非常大的困難。尤其是在公有制企業中,一般行政負責人都是黨委的負責人,由同級黨委管理的工會干部,已經成了由行政主管,提名方面也變成了行政提名。而在非公企業中,很多企業雖然建立了黨組織,對于人事領導、監督也沒有足夠的限度,一般工會主席的提名和人選,也都是基于行政方面說了算。基于這樣的背景,筆者所在的吉林省上營森林經營局園林處就對工會主席直接選舉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工會主席由基層的行政人員進行兼任,根本不符合工會的性質,也不能符合工會主席的職責。行政人員的主要工作是從事行政方面的管理,其身份要求工作中必須履行經營管理的職責,而工會主席也僅僅是行政人員的兼職工作而已,因此,在實際進行談判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無法完全站在職工的角度進行發言和思考。
另外,還有一些工會主席是由領導的親信擔任,筆者認為如果涉及到勞動關系,或者是一些相關的矛盾,如勞動爭議等,這樣情況下工會主席到底是站在哪一方,為了維護誰的利益,為誰爭取權利,就值得深思。
我國的《工會法》有明確的規定,工會是由企業職工自愿組織的一種群眾組織,工會的主要職責就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因此,工會主席的直接選舉,應該是由群眾進行直接選舉,選擇民眾自己信得過的人擔任,如此,才可以真正意義上的利于對工會主席進行監督、擁護,加強工會組織的凝聚力。與此同時,由會員群眾選舉而出的工會主席,可以有效加強工會主席的責任感、使命感,促使工會的實際工作和活動,貼近于會員和群眾,能夠更好的滿足會員和群眾的愿望和需要。因此,工會主席的直接選舉,是進行林業企業工會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實現民主化、群眾化的重要措施。
林業企業的工會組織是否具有群眾性,直接決定了林業企業工會是否朝著民主化的方向發展,也是工會主席直接選舉是否朝著民主化發展,工會主席的候選人,應該由會員和群眾推選而產生,首先要經過會員大會上的言說、答辯,然后進行無記名投票,采用差額選舉的方式選出工會主席。
我國已經進入經濟全球化多年,面臨著復雜的國際形勢,同時也要面對很多發達國家在經等方面給予的壓力。與此同時,國內經濟改革力度也在不斷增加,非公經濟發展飛速,特別是在非公企業中,農民工已經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基于此背景,在進行工會主席直接選舉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傾向,首先是一些國外的勢力會以各種方法參與到工會中的事物,一些基金會以投資的方式深入到國內一些企業中,對工會主席選舉有一些左右的作用,另外,工會主席直接選舉,在某些企業中還存在地域化等特征,會員自身的權利意識存在一些問題。工會主席直接選舉的民主化,仍然是中國企業未來發展中進行工會干部選舉制度的主要發展趨勢。主要因為,企業可以借鑒農村村委會選舉的制度,農民在選舉的過程中,可以選擇自己信任的村官,當然,企業職工也可以選擇自己信任的工會主席。第二,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也是當今工會主席直接選舉的主要目的,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內職工的實際需要。因此,必須適應職工的需要進行工會主席直接選舉,否則,這些職工就會想盡辦法,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代言人。因此,我國企業的工會主席在直接選舉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和推行,但也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首先,必須嚴格按照我國《工會法》進行工會主席的直接選舉,規范操作流程,其次,要保證工會主席直接選舉產生的工會主席,真正的可以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可以在協調職工勞動關系過程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提升職工的信任感,要讓會員群眾對候選人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工會主席直接選舉非常適合在中、小基層單位中推行。最后,要對會員群眾進行選舉知識的培訓,提升會員群眾的民主素質,避免無人參加競選,或者是部分會員以同姓等方式來決定投票意向,提升會員群眾的權利意識。建立工會主席直接選舉的制度,例如,如果信任票低于60%則予以淘汰,不能勝任的工會主席,可以通過會員代表大會罷免,對不履行職責的工會主席可以追究法律責任等。
結束語:綜上所述,工會是職工與企業之間的紐帶,兩邊分別是黨政和職工,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能再沿用委派制度,如此會將工會與群眾拋開,間接選舉也隔開了群眾與工會的通道,而直接選舉,紐帶直接,有利于形成和諧的勞動關系,促進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