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珍
(西藏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西藏 拉薩 850000)
數學運算能力是指對記憶能力、計算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聯想能力、表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數學能力的統稱。數學運算能力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到后繼數學知識的學習,而且間接影響到數學的應用。本文就如何提中職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作如下探索。
第一,數學基礎知識薄弱。中職數學的內容跟高中數學差不多,該課程的學習要用到大量的中學數學知識,但目前高職入校生的數學成績普遍偏低、數學基礎薄弱且相互間的差別較大。基礎的差異性導致了教與學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一是學生的學,基礎差的學生反映授課進度快,內容多、深,有時聽不懂,失去學習興趣;而基礎好的學生則反映進度慢、“吃不飽”。二是教師的教,教師在授課時則感覺學生基礎差別大,教學過程中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
第二,學習興趣低、不重視數學學習。由于好多學生在中學階段就對數學產生了畏懼心理,再加上中職數學的知識本身的前后聯系較密切,內容也更加抽象,隨著高等數學內容的逐漸展開,許多學生感到概念抽象、內容多、公式多、進度快,漸漸跟不上進度,普遍感到難學,漸漸失去信心,學習興趣下降,許多學生越來越不重視數學學習。
第三,現行教材的原因。我國現行中職數學教材大多是借鑒本科教材,根據中職培養目標、結合專業需要,經過適當的刪減、增加、修改后形成的。其中的變化主要是:一是降低難度,刪除了一些繁、難、死、舊的知識;二是降低要求,對數學運算方法和技巧降低了要求,對繁、難或技巧性比較大的計算和方法不作要求(如用定量定義求極限)。這種狀況,使部分老師和學生對計算能力的訓練有所忽視,對提高運算能力缺乏足夠的重視,久而久之,運算能力下降,不僅嚴重影響數學的學習,也影響到后繼課程的學習。
第四,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與職中課堂教學的差異性。中學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習方式相對單一,大多是講練結合,一個公式、法則往往要配置大量的習題。而職中教學則以講授為主,提倡課前預習、課后自學的自主、探索性學習,教學內容多、進度較快,在介紹一個公式、定理后,往往只有幾個例題、甚至一個例題也沒有,課堂練習時間較少,主要是課下練習且無教師進行輔導。
1.弱化理論推證,突出數學課程的工具性。中職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更不同于大學教育。中職教育以實用性技術人才作為培養目標,不應追求理論知識的嚴密,而以理論知識夠用為原則。數學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數學知識,成為專業課學習的有力工具。因此,對數學中定理、性質、公式的推導及證明應該加以弱化,多從直觀上給予適當的解釋或驗證即可,比如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性質、中值定理等內容,完全可以以幾何直觀上的驗證替代抽象枯燥的證明。
2.刪減繁難內容,降低教學內容的難度。教材只是教學的參考書,教師要根據中職院校培養目標與學生實際,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具有處理教材的能力。可以降低難度的內容,如不定式極限中除“無窮小比無窮小、無窮大比無窮大”兩種基本類型外的其他類型、三角函數、極限函數的積分完全可以通過典型的例題說明其求解的思想方法即可。
3.實行分層教學,擴展數學教育對象的范圍。中職生數學基礎與專業不同,實行分層教學,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課程標準,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使厭學甚至放棄學習的學生也能喜歡數學,擴展數學教育對象的范圍。
1.注重基本知識與方法,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如前所述,高職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有些學生甚至連冪的運算、基本的因式分解及一次、二次函數的圖像、性質都不會,而這些知識恰恰是學習職中數學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因此必須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如求極限的方法雖多,但基本思想方法都是利用運算法則與性質,通過變形,轉化為簡單數列與基本初等函數的極限。
2.對重難點內容整體設計,適當分解,分步理解與掌握。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要求,結合學生實際,靈活使用教材。為了使學生順利掌握該法則,教學設計如下:第一,提前做好復合函數的“分解”準備。在介紹復合函數知識時,重點放在復合函數的“分解”上,明確中間變量的選擇依據是化為基本初等函數,并著重加以練習。第二,對基本求導公式的變形處理。給出基本求導公式后,利用適當機會,將公式中自變量的表示符號x 替換為其他的符號,如t,u 等,轉變學生自變量符號只用x 來表示的思維定式。第三,分步驟的教學。不要急于求成,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理解和消化時間。教學設計分兩步:第一步是準確寫出中間變量u、套用公式的解題過程;第二步是省略中間變量、直接使用法則的表述過程。兩步教學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采取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二是例、習題選擇要注意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
3.采取多種措施,以良好的情感、價值、態度觀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與運算能力。第一,理解、尊重學生,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高職學生在中學階段往往是因為學習成績的不理想而沒有受到各方面的更多的關注,這部分學生在情感、價值、態度觀上存在一定的問題或障礙。進入高校學習后,他們有重新被認識和評價的強烈愿望,所以我們要抓住這個機會,積極加以引導和幫助,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調整他們的心理狀態,逐漸由被動管理向自我管理轉變。第二,加強管理,實行小班化教學,少上或不上合堂,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觀察、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不給學生走神、不聽講的客觀條件;上課點名查人數,可把出勤率按一定比例記入總評成績。從客觀條件上杜絕曠課等現象,用出勤率來保證學習的質量,為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