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何斌
(中共永州市委黨校,湖南 永州 425000)
“法興則天下興,法治則天下治”。某市創建法治先進城市,是要打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可預期的法治環境,構建一個秩序井然、和諧安定的社會,這是法治的目的,也是法治的最終要求,這也將為某市的創業、發展環境提供一個堅強、可靠、穩定的平臺。
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基本方式。要進一步健全黨委重大決策程序規定,提高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水平。要建立健全黨務公開制度,確保黨委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認真落實黨內規范性文件備案規定,確保黨內規范性文件符合法律的規定、符合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全體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提高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矛盾、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依法行政是建設法治城市的重點。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建設法治政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加快法治政府建設進程,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要認真執行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進一步完善決策機制,提高政府依法決策水平。要嚴格執行行政執法程序,規范行政裁量權行使,加強行政執法責任追究。要深化政務公開,規范政府服務行為,完善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為城鄉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公開服務。要繼續推進綜合執法,提高基層執法能力。要堅持執法為民,不斷改進執法方式,著力解決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利益驅動、作風粗暴、不作為和濫作為等問題。
公正司法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政法機關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下大力解決司法不公不廉的問題,切實增強政法機關的社會公信力,維護法律權威,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要堅持重心下移,切實加強基層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建設,適應基層司法業務和社會矛盾化解的需要。要加強司法執法規范化建設,完善司法執法工作規范。要全面推進司法公開,以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廉潔。要進一步完善司法救助和刑事賠償制度,保護弱勢群體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要強化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防止和糾正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職務違法犯罪行為,確保公正司法。黨委、政府要帶頭維護司法權威,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
要完善監督體系,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要通過加強黨監督、國家機關的監督和社會監督,暢通群眾監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監督國家機關的權利。要加強和規范輿論監督,充分發揮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傳媒的輿論監督作用。要突出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的監督,加強對干部人事權、行政審批權、國家資產管理、重大建設項目等人民群眾關注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權力行使的監督。要建立問責機制,對決策失誤、違法行政、濫用職權、失職瀆職等行為,要嚴格依法依規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建設法治城市的重點、難點在基層,必須以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提升基層各項事業的法治化水平。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以“四民主、兩公開”為主要內容的村(居)民自治制度,進一步深化村(居)財務、事務公開,切實保障村(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要進一步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拓展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內容和形式,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要加強和規范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等各類基層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其在提供服務、反映訴求、協調利益、規范行為、保障權益等方面的作用。要進一步加強村(社區)法治工作站建設,充分發揮法治工作站在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推進基層依法治理,維護基層社會穩定等方面的作用。
法治是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各部門單位要準確把握創新社會管理與深化法治建設的關系,推動創新社會管理和法治建設緊密結合、相互融合,不斷增強法治城市建設實效。要進一步加大民生領域的執法和監督力度,切實解決好公民的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安全生產等民生問題,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法治建設帶來的成效。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社會矛盾預警、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理、“三級管理四級防范”、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多元化的矛盾糾紛預防解決機制。要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平安區縣、平安鄉鎮、平安單位、平安企業、平安校園等各種形式的平安創建活動,嚴厲打擊廣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毒品犯罪、聚眾賭博、賣淫嫖娼、兩搶一盜等違法犯罪行為,并集中組織開展緝槍制爆、掃黃打非等各類專項行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要依法規范信訪行為,積極引導信訪當事人通過法律渠道反映訴求。
提高全民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素質是建設法治城市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要認真實施《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要以領導干部、公務員、青少年、企事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為重點,積極開展“法律六進”主題活動,切實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積極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以優秀法治文化作品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要進一步健全和落實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將依法履職情況作為干部考核和任用的重要依據。要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法治城市建設覆蓋面廣、牽涉范圍大,需要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各部門各單位的協調配合,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形成黨委統一領導,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法治建設推進機制,形成上下聯動、有序推進的工作機制和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合力。黨委要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抓好法治建設的決策部署和總體進程。人大要切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積極督促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遵守和執行憲法和法律。政府和法院、檢察院要認真履行職責,確保嚴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