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英
(江西省德興市李宅中心小學,江西 德興 334222)
面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與寫作的現狀,教師應重視培養小學生原生態作文寫作的能力,讓學生用最樸實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對農村景色和農家生活的觀察與思考,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自由表達、個性思考的好作文,有效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水平,鍛煉思維能力和培養創新精神。以下是我在農村小學生原生態作文寫作能力培養方面的幾點看法,整理成文,與大家一起分享。
寫作文就是學生思維形成和歷練的過程,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營造輕松愉快的思考環境,讓他們在自己的思維世界里大膽想象,巧妙構思,就同一事物、情景、節日寫出風格迥異、多姿多彩的作文。教師要盡量減少對學生思考的主觀干預,鼓勵學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寫,把自己的所做、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寫出來。避免人云亦云,通篇假話、空話、套話、大話。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式,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看問題,寫出富有創意,讓人耳目一新的妙言佳句來。
比如我讓五年級的學生寫《家鄉的麥浪》,有一位學生這樣寫道:“我的家鄉在農村,一到秋天,滿川遍野都是金色的麥子,在朝陽的照射下露珠和麥穗晶瑩剔透、閃閃發亮,宛如整裝待發的士兵一般斗志昂揚,在微風的吹拂下,隨風擺動,一大片一大片的跳起優美的舞蹈,好似一池金色的海洋……”這樣構思,讓人宛如置身于一副自然天成的農村豐收圖當中,身臨其境地體驗到農民豐收的喜悅,讓讀者感受到原生態作文的無窮魅力。
生活是創作的不竭源泉。在農村小學就讀的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在廣袤的農村天地里,自由自在地成長,無憂無慮地生活,時刻呼吸著農村新鮮的空氣和鄉土的芬芳,擁有得天獨厚的作文素材和豐富多彩的寫作資源。為此,教師要樹立科學正確的作文教學觀,將學生從無中生有、苦思冥想、胡編亂造、假話空話、模仿抄襲中解放出來,讓作文寫作變成學生心靈頓悟的自由傾吐,真情實感的充分表達,凡人小事的細致描寫。教師要放開手腳,大膽實踐、勇于創新,經常帶學生走出封閉的校園,去擁抱廣闊的田野,深入農村生活去問農時、干農活、學農事。這時候,教師就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了解農村田野中的各種農作物和植物,體驗農民春種的辛苦和秋收的喜悅;走進農家庭院,訪農戶、集農諺,感受現代農民的富裕生活;調查農村的生態環境變化,愛護家鄉環境,把建設美麗鄉村變成自覺行動。還要讓學生了解農村別具特色的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等風土人情。像春節貼春聯、放鞭炮;元宵節吃湯圓、猜燈謎;清明節掃墓祭祖、踏青郊游;端午節吃粽子、戴荷包;中秋節吃月餅、盼團圓等傳統節日習俗更是充滿了農村情趣。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善于把這些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見聞感受加以積累整理,為以后作文提供寫作素材。這樣,學生作文才能真正寫出農村生活、農村樂趣、農村特色。
原生態作文寫作,是學生個性的自由馳騁,是學生對生活的真實感悟,是學生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達。在農村小學生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倡導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經過長期訓練,讓學生形成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寫出風格獨特、表達自由、個性十足的好作文來。
比如有一年春天,我帶六年級的學生到家鄉的一條小河——莊浪河邊去踏青野炊,回來后,我讓他們寫一下這條小河,可以寫詩,可以記敘,可以想象,其中有一位學生寫道:“我的家鄉有一條小河,她的名字叫莊浪河,她盡管沒有黃河的九曲回腸,也沒有長江的洶涌澎湃,但在我的心里,她依然像母親一樣偉大,用她千年不息的血液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河川人長大,我童年的所有記憶和夢想,都在她的波光里流淌,一路歡歌地奔向遠方……”這樣描寫,既表達了對家鄉小河的深深眷戀,也寫出了自己立足現在、展望未來的遠大理想,增強了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這種富有個性的語言表達,能真正達到文如其人、言為心聲的境界。
批改講評是提高農村小學生原生態作文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有人說“好作文往往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教師要重視對小學生作文的批改,改革傳統的批改方法,努力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除教師自己批改之外,還可以讓學生互批互改,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批評,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對自己的作文進行閱讀批改。在作文批改的過程中,教師要抱著一顆發現美的心去從作文中尋找優點、閃光點。只要學生作文寫的是發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是美麗的鄉村景色和紅火的農家生活,抒發的是自己的真情實感,并伴隨著豐富的想象,能夠繪童心、露童趣、敘童樂,教師就要及時鼓勵和適當表揚,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寫作文的欲望和勇氣。但教師也不可一味地無原則地表揚和肯定,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語句不通,“假、大、空”和錯別字等問題,一定要提出批評指正,不可遷就。
總之,農村小學生原生態作文教學有著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資源優勢。只要我們工作在農村小學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能好好地把握住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特有優勢,在指導思路上能始終抓住農村特色,農村作文教學一定能闖出一番新天地,鄉村小學生定能妙筆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