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杰
(四川鐵道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很多職校生之所以不知道何去何從,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就在于他們沒有樹立職業角色的觀念和意識,沒有職業目標,他們不清楚也不理解職業角色意味著什么,總以為自己還沒有長大,想法和行為都具有隨意性,不想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實際上,職業角色意識意味著責任——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將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擺正,樹立起職業角色的責任意識,明確認知自己即將接受的是技能教育,這是學生步入技校第一天起就要做出的觀念轉變。技能教育課程內容的特點是與工作崗位對接,進校即進廠,課堂即崗位,學習即工作,入學者的角色身份不再僅僅只是學生,更是一位準職業者。技校生只要能夠以職業人的角色來對待學習和生活,正確認識技能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區別,就會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其學習態度也會隨之端正,學習動機與興趣的開關也隨之打開,一切才會真正步入正確軌道。職校的語文教師自身要具有職業者的精神,通過人格魅力與職業精神感染學生。教師品格端方,在日常教學中言傳身教,學生自然會受到良好的影響。其次,通過閱讀篇目的教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和一體化教學方式的交叉融合,讓學生在具體的不同工作場景和項目合作完成過程中領會究竟什么是職業精神,職業精神和技術水準統一地體現著職業者的特征。語文教師的師德、人格與治學態度,都將完整地展現出職業角色的內涵,使學生在榜樣的直觀影響下,自覺建立起職業角色意識。
職校生的成長經歷導致他們對真善美的辨別大多具有一定的偏差性。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對于職校生來說,真善美的辨別特別重要,唯有知道真善美的界限,才不會產生行為偏差,他們的品性也才會得到端正的塑造。只語文教師可以以純正的審美品格來影響學生,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培養學生純正的審美觀,并引導學生進行更多的生活觀察和感知,多發現自己周圍美好的人和事物,學會發現真善美、回應和表達真善美,使學生學會生活,懂得生活之美,從而自覺遠離假丑惡。
對于智能手機的使用,絕大多數技校生只是用來打游戲、聊天、看小說,并不懂得充分使用智能終端來進行學習,甚至有計算機專業、電子商務、廣告學等信息類專業的學生,對于計算機硬件、軟件以及網絡資源的使用依然處于知識空白狀態。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此種情況開展學習課題的活動,讓學生按小組的方式來共同完成一項學習資料的查找任務,小組之間進行相互交流與共享,從而培養學生主動尋找、獲取和共享信息資源的觀念意識。
職校生每天面對手機網絡的龐大信息,但他們的實際關注面卻非常狹窄,沒有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缺乏信息甄別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誘導。語文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辯論活動,指引學生使用手機查找新聞時事和社評資料,要求他們將主要觀點摘抄和提煉,課堂上通過營造熱烈的民主思想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熱愛思考、獨立思考和提煉信息的習慣與能力。
職校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首先需要從學習儀式感開始培養。如要求學生課前準備好課本、作業本、學習用具、字典等,提前10 分鐘到達教室,等候教師上課。其次,要求學生養成固定的學習習慣。如培養認真寫字的好習慣,要求書寫規范,作業本封面整潔,作業內容不隨意增刪涂改。課前完成預習,課堂上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善于傾聽同學的發言,回答問題的時候,不緊張不害怕,聲音響亮,語速適中,語言流利通暢。課后作業及時完成。此外,要求學生養成積累的習慣。如要求學生每周堅持抄寫一篇美文,或者寫一篇讀書筆記,每周背誦一篇短文;每日堅持睡前看書半小時。學習方式上以聽說讀寫為主,重在堅持。教師尤其要注重技校生的口語表達訓練,要有計劃地實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小組形式安排好角色分工,盡可能地創造出更多機會來充分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與交流的能力,鼓勵每位學生都大膽地積極參與,勇敢展現自己。這個過程當中,語文教師的態度十分重要,鼓勵、肯定以及民主的態度能夠給予學生表達和展現自己的勇氣和信心。在教師的充分肯定與支持下,他們愿意一點點地邁開腳步,將心扉打開,然后勇敢地去嘗試,由此培養學生敢于積極主動嘗試的良好學習品質。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布置了任務之后,一定要通過作業的形式來要求學生,做好及時跟進。只有師生共同堅持,學習習慣才能逐漸形成。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顧名思義,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教師在日常的課堂組織中,要有意識地結合學科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以上是語文學習品質體系構建的內容和方法,均立足于技校生的薄弱語文基礎以及語文學科的課程目標來實施。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其具體內容也將不斷得到充實,語文學習品質的系統也將不斷優化和提升。
現代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學生不僅具備熟練的專業技能、健康的身心,更要具有終身學習的發展理念和意識。人不僅需要技能,更要懂得生活之美。職校生不是技術與學習機器,而是作為具有自身心理情感與需求、期望通過專業技能和文化知識改變命運,從而獲得人生幸福和生活之美感受的健全之人。職校語文教育教學要時刻注意站在學生個性心理的角度,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真正實現學生“人的全面發展”這一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