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慧
(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胡村鄉茗洋學校,江西 上饒 334108)
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以教師為主,不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忽略學生教學主體作用的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學目標難以實現。新課程的提出,要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這種要求下,教師就必須轉變觀念和方法,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進而使學生主動去學習。
小學生年齡小,好玩,好動,在課堂上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自覺性較差,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往往表現的比較被動,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所在,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主動去學習知識,啟發學生思維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傳統教學模式下,數學課堂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這樣的課堂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必須扭轉課堂結構,在課堂上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在《找規律》這一課中,教師列出有規律的算術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找出這些算術題的規律。讓學生自己去找規律,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以往,教師很容易忽略學生這一層面,一味地按照教材來執教,機械式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這樣的教學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就必須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課中,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外形或者表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然后簡單地畫出這些圖形。學生會想到書本、文具盒、橡皮擦。木箱子等。通過這種方式引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主動去學習。
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背景下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探究式教學法來引導學生學習[1]。如,在《正方形和長方形周長計算》這一知識的教習中,教師可以先講解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知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加深對學生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數學這門學科與生活密切相關,許多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對于小學生而言,生活是其獲取知識的第一源地,且生活中的知識通俗易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善于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掛鉤,構建生活化情境[2]。如,在《混合運算》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購物情境,讓學生扮演買家和賣家,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體驗數學知識。購物過程中,物件的累加、找零等都涉及到數學知識,將學生置身與生活情境中,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
多媒體在教學領域中有著顯著的作用。多媒體資源豐富,所呈現出來的知識形象、直觀,且具有動態效果,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高效消化所教知識[3]。如,在《圖形的運動》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將相關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同時,讓學生觀看視頻,結合視頻內容來引導學生理解這一知識。在多媒體的支持下,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簡單化,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形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手段,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各方面的共同成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優越性,積極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4]。如,在《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設計相應的任務,讓學生帶著小組任務開展課堂討論。在這種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大膽發言,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需要,教師在分組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共性,做到合理分組。
綜上,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要,只有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才會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進而主動去學習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必須肯定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采取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思考、學習,進而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