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才
(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平陽中學,黑龍江 雞西 158221)
美術是初中生素質教育所包含的內容,在實施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以及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美術教學的主要目的。美術教學以培養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繪畫實踐為核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對美的正確認識,以及對美的正確理解為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實踐和創新能力為教學重點。
美術作品的欣賞與臨摹教學對學生認知能力和觀察能力的培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學生繪畫觀察能力的提高。與繪畫教學不同之處,臨摹、欣賞教學中是以作家和學者的成功創作為觀察和學習的對象。那么在對作品欣賞和臨摹過程中的觀察就不能只局限于這些成功作品表面,在通常情況下,要考慮作者繪畫時的內心世界和作品創作過程中所處的歷史年代,這是欣賞作品中所必有的常識。在欣賞教學中,利用電腦的有利條件,將圖片進行放大處理,學生們就會看到許多在課本上模糊不清的地方。例如在欣賞我國著名的油畫藝術家董希文所創作《開國大典》時,要讓學生了解作者、作品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觀察作者刻畫人物的生動表情,以及所反映的內心世界。該作品是一幅深為群眾歡迎的革命歷史畫。它表現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宏偉壯闊的場面,再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劃時代的一刻。通過對油畫《開國大典》的講述與欣賞,使學生了解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的偉大成就,提高學生對油畫中國民族化特點的欣賞能力和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在臨摹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把教學的目的放在以形式美為主要出發點,以作者情感體驗為輔。對于畫的形式的臨摹,要求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一種是用坐標格作準確臨??;另一種是自由而準確的臨摹。
有的學生開始畫的時候積極性很高,新鮮感強,觀察力也比較敏銳,但經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力多少有些遲鈍,不能保持一種清醒和整體的感覺來檢查畫面的表現效果。有些學生則急于求成,時間一長就有種畫煩了的感覺。這時,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不要輕易地把調整修改這一步看做是作業結束時的修飾,而應認真對待,感到有不妥當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決心把它修改過來。調整修改應本著整體的原則,反復分析研究,反復比較,理解形與神的關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時那種新鮮強烈的感覺來檢查畫面效果,找出畫面與物象之間的差距,檢查物象與物象之間的組織結構、形體比例是否準確,質量、空間關系是否恰當,主次虛實是否有序。這些因素的調整,主要是想通過反復的校對和比較,能夠更深入地研究對象和表現對象。學生進行素描訓練,不僅是描摹現象,而且是藝術地再現。所畫的那部分不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構成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要看這部分是否畫對了,而且還要看它是否有表現力。要求表現就是要講究線條,講究黑、白、灰,講究概括,講究畫面的構成和組織,要力求形神兼備,要像寫文章那樣講究文采,像戲劇那樣講究韻味。要通過表現使素描基本功成為創作性的藝術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不要要求學生的風格必須和自己一樣,而應正確地引導、培養那些個性不同的學生,要跟他們共同探討適合予他們自身的表現方法以及發展的方向。同時,也要提醒他們,在基礎未打好時,就過分地熱衷于“個性”會給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壞習慣,不利于今后的發展。又比如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先問學生是否游覽過漓江?游覽漓江有什么感受?然后放《桂林山水》的風光錄像片,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使他們知道,原來自己就生活在這人間仙境里。再問:假如你是一個桂林人,難道你不想把自己的家鄉美景描繪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這樣的導入使得學生躍躍欲試,同時增強了學生熱愛家鄉的真摯感情。一堂完美的課,不僅開始要引人入勝,而且結尾也要精彩,余味無窮,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回憶,激起對下一次課的強烈欲望。
美術是以直觀形象感人的視覺藝術,以美術作品作為審美對象,寓理于情,以情動人。美術課是初中的一門基礎課,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美育的任務,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培養他們的美術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成長為具有高尚審美情趣、不竭創造精神的全面發展的人。在美術教育中滲透德育是新課程新理念的體現,也是現代教育的需要。2008 年5 月12 日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災害,處在極度震驚與悲痛中的我,同時也在想怎樣才能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幫助汶川,幫助汶川的孩子。這時,我又想到了我們的學生,怎么樣才能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失去的痛苦、生與死的界限?在那天的課上,孩子們似乎也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氣氛,顯得格外的安靜。我沒有說話,只是把電視機打開,在近30 分鐘的觀看中,沒有一個同學講話,好多同學都流下了眼淚。結束后我布置了這節課的作業是每人畫一幅畫,寫上一句祝福語送給災區的孩子。那一次的作業同學們畫得格外用心,沒有嬉戲,沒有打鬧,有的只是鉛筆在紙上沙沙的聲音。我感動地看著學生們,這一刻每一個學生的心靈都得到了一次凈化。在美術教學中,要發掘教材本身包含的思想內容,運用情感教學手段,渲染一種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氣氛,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有效地達成德育目標。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重要性,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