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
(重慶市巫山縣機關幼兒園,重慶 404700)
角色游戲是學前兒童以模仿或想象,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角色游戲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是幼兒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戲。角色游戲也是創造性游戲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游戲。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活動,游戲主題、角色、情節、材料的使用均與幼兒的社會生活經驗有關。如在“醫院”的角色游戲中,幼兒扮演醫生,用聽診器給人看病,往往并不能正確地使用聽診器,會出現病人說頭痛則聽頭,說肚子痛則聽肚子,說腳痛則聽腳;有時幼兒還會病人哪里痛就給哪里打針;也有的幼兒會一邊打針一邊說:“小朋友,別害怕,阿姨輕輕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這些都證明了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所反映的是他們的社會生活經驗。
社會化的發展是在人際交往中實現的。幼兒在游戲中要與其他伙伴發生關系,他們逐漸發現和了解自我與他人、自己行為的結果及他人對自己的反應,使自己的行為能為同伴接受。在游戲中幼兒作為集體成員,需要相互適應,服從共同的行為規則,掌握和學習輪流、協商、合作等社會交往技能。教師為幼兒創設游戲的環境、提供游戲的機會,通過角色游戲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教師通過設計的一系列協作游戲來訓練幼兒,使幼兒在游戲中,不斷調整自己的不協作行為,在互相監督中,使協作行為得以形成和發展。
兒童的角色意識和角色規范,首先是從家長、幼兒園的教師那里接受的,是從現實社會生活中感覺到的。這種過程對兒童來說僅僅是一種感受,而角色游戲則是把這種感受變成自己參與其間的活生生的“實踐”活動。角色游戲是以扮演某種社會角色為基本特征,必須從思想上盡量地擺脫自我,把自己放在角色的地位看待周圍事物,想角色之所想,急角色之所急,認識角色的義務、職責和角色規范,不斷演習社會經驗和行為準則,學習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為促進適應社會生活提供了有利的學習環境。
自我意識是人實現社會化的關鍵,一個人只有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時,才具備接受社會化教育的基礎。角色游戲是充分發揮幼兒的獨立意識的理想形式,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在游戲中可以擺脫成年人的控制和干涉,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自由的想象和創造活動。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對角色的評價認識他人、認識自己,從而使自我評價的能力得以形成和發展。
幼兒游戲擺脫對成人的依賴,自己提出游戲的主題、選出角色、構思游戲的內容,自制簡單的玩具和游戲材料,自己評價游戲,在游戲中充分表現出社會積極性。
游戲是幼兒形成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應尊重幼兒對游戲主題、角色的選擇,并在游戲進行中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獨立性。孩子們在游戲中發生了矛盾和爭吵,教師不必急于出面干涉,盡可能指導讓孩子在矛盾情景中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自己獨立地解決糾紛,形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的一種典型的游戲類型,是幼兒最喜歡,并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心理需要的一種綜合性強的游戲方式。要真正促進幼兒社會化的形成,教師的指導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它能確保角色游戲教育作用的體現,促進幼兒多方面充分發展。適時的指導,不僅可以豐富幼兒游戲主題,增加游戲情節,促進角色交往,還能提高幼兒組織活動的能力,發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更能有力提高幼兒角色游戲水平,使角色游戲開展得更好,更有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