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萬紅
(四川省大英中學,四川 遂寧 629300)
素質教育教學體制實施以來,實際教學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新型教學模式,我們耳熟能詳的包括導學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這些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確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我國各階段的人才培養提高了效率。但作為一名奮斗于教學一線的高中教師來說,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得到一個體會,即教學模式的模板具有一定的體系性,如啟發式教學主要是通過問題和情景設置進行展開,從而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循序漸進的思考,避免學生產生畏難心里而產生厭學情緒;如分層次教學,主要是針對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同程度、呈現的不同問題,針對性的給出不同的教學模式,達到“一個鍋里不同飯”的效果。但應用于具體的學科來說,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內容特點,所以在教學模式的實踐方面也要進行細節方面的調整,從而實現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最大程度的貼合,才能最終獲得相對較高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本文中我所選擇的研究型教學模式,也就是以我們通俗意義上所講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為基礎,結合高中化學的學科特點進行的模式創新。
化學是中學教育中一門很重要的學科,也是日常生活中和科技領域聯系較為密切的一門學科。相對于初中階段的化學來說,高中階段的化學理論知識更加專業、更具有未來技術領域的實用性。所以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困難也就更多,這就導致教學實踐中化學的教學按年度增加,教學有效性和教學付出一定程度上不成正比。所以,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高中化學的學科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中我所探究的研究型教學模式一定意義上是從素質教育探究式教學演變而來,因為化學不是一門純理論性的學科,其中包括實踐性的實驗內容知識,所以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研究和探究,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讓學生習慣于主動學習、自主學習,逐步建立起化學學科所需要的可觀性思維和問題的邏輯探究能力。下文中我就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談談我在對于研究型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際運用的看法和建議。
對于一種教學理念的運用,一種教學模式的開展,我們要經過多次的嘗試、反思和調整,此部分中我就結合我的教學實際,分享我在具體教學中所探究出的關于研究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的設定。
在我看來,學生參與問題研究的前提是學生對于所研究的知識內容有興趣,那么如何有興趣呢?則會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進行問題的創設。一方面,高中化學課本中所涉及到的內容雖然是以理論知識的方式進行呈現,但化學本身的實用性較強,涉及到的實驗內容較多,所以在問題創設方面,我們可以以化學實驗為接入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如在學習電離方程式時,先通過酸的電離方程式,引導學生對鹽酸、硫酸等的電離情況進行分析,然后嘗試著假設推斷堿與鹽的電離方程式,最后一步步進行實際的實驗或者理論驗證,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下,我們要鼓勵學生多角度思維,敢于發現問題,提出質疑。例如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從教材中選擇合適的例題,或者是設計對應的課題,讓學生進行探討,結合實驗或者理論推理,引導學生得出結果,并且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然后借助學生的質疑,設定進一步的研究任務,讓學生在自己的問題驅動下,完成進一步的問題探究,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進行一定的指導和點播。總之本著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思維和學習方面的自主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和判斷能力。
就如上文所講,化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兼具的學科。尤其是高中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所以化學實驗內容必不可少。而在具體的化學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集體協作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理論知識的實踐驗證,也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幫學生養成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的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對于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開展我們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不斷地創新,最終才能發揮出教學模式最大的有效性。
對于學科教學來說,知識的傳輸最為重要。所以對于高中化學來說,我們在課題設定方面更要慎重對待:研究課題要圍繞各學期的教學大綱規定重點內容展開,教師在課題設定方面要做到基礎為主,適當拓展;課題的設置應當盡可能的貼合日常生活,如二價鐵與三價鐵的轉化課題等。生活化的課題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所以更能引發學生的共鳴,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能夠發現,不同的學生在化學知識學習方面的潛力和天賦不同,所以興趣也就自然而然的產生差異。雖然我們追求最佳的教學效果,但并不代表不分程度的在教學方面進行興趣的“填鴨”,而是要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學生的興趣,重點挖掘部分學生潛力,保證普通學生的基本學習興趣即可。
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強調學校教育要做到“學生為主”,但在實際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我們發現,知識的難度決定了“學生為主”的困難性。所以我們要正確定位教學關系,適度地給予學生主動學習的“自由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與學方面的契合。
總而言之,對于高中生來說,不論是從自身能力看,還是從人才培養的大目標來看,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是關鍵。而針對這一點,研究型教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培養思維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最終達到素質教育所提出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大目標。以上我僅僅是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分享我的教學策略,相信其他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獲得了對應的教學模式創新成果,希望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創新能有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