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平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一中(高中部),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學好語文的第一步,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外在設備,如多媒體等,用形象生動的圖片或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熱情,其次,要有目的性地教學,針對語文的幾大板塊,有側重點地教學,同時,也要正視學生的能力差異,分層次的教學,旨在有效提高所有學生的語文能力,本文將重點探討適用于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方法。
何為目的性?這里主要是針對語文學科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一般說來,高中語文大致可分為四大類,即閱讀、詩詞、文言文、作文這幾部分的內容各有各的特點及難點,教師要對其進行系統性的總結,找出不同點,并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由此,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閱讀部分的學習,重點在于分析理解。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不能局限于本篇閱讀的學習,而要教會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即便是遇到陌生的閱讀文章,也能自行分析,那如何來培養學生這些能力呢?首先,要重視文章的結構,拿到一篇課文,要馬上判斷它的類型,是記敘文、說明文、還是散文,亦或是其他類型的文章。其次,判斷清楚文章結構后,就可以大致了解文中的寫作技巧了,記敘文中一般有承上啟下,開門見山,首尾呼應等,說明文通常有打比方,舉例子,下定義等,不同的文章類型有不同的表達技巧,這都是不能混為一談的。最后,就是分析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個步驟是重點,學生往往就是因為對文章的情感分析失誤,導致大量失分,其實,這個部分也不難,學生要結合寫作的背景,抓住文中重要的人和物,并結合語言,動作等描寫,就能很快揣摩出來了。
以郁達夫《故都的秋》為例,首先,通讀全文,很容易判斷出這是一篇散文,然后其主要描寫對象就是故都的秋色,再結合當時為躲避國民黨的恐怖威脅,作者由上海遷居到杭州的寫作背景,也能夠通過了解郁達夫的身平經歷,可以很好地判斷出本篇文章是要表達對故國的思念之情,深入分析,也充分展現出了作者對國家的熱愛,其他文章亦是如此。
詩詞的學習重點還是在于背誦,至于考試中對詩詞進行分析鑒賞的這個部分,其實與閱讀的分析是相通的,都是通過對背景的了解,詩中描寫的主要對象來分析情感。但是,也存在不同之處,結構發生了變化,詩詞的表達技巧也不相同,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全部融入到了這短短的幾十個字里面,難度也加大了,甚至有些古今兩譯的詞語,也會對分析造成誤導。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積累,并且一步一步地帶領學生分析,慢慢地做到熟練掌握,同時,要對學生嚴格要求,能夠流利背誦下來,不至于在考試中失分。
針對考試而言,文言文部分重點就在于翻譯,故而,教師要緊密與試題聯系,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第一,教師要認真仔細地給學生講解每一個字詞的意義,而不能整段翻譯,止步于本篇文章,難以達到教學目的;第二,學生要學會總結,文言中有很多一字多譯的情況,在不同的語境下,往往表達了不同的意思,學生們要歸納總結,結合文章,合理運用。
作文是語文中的重頭戲,不僅花費的時間多,而且分值占比大,教師要引起重視。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作文寫作的方式和要求也發生了改變,傳統的語文作文一般是寫記敘文、散文、議論文等等,現階段,為了讓學生與時代接軌,多多關注國家時事,并在文章中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的作文形式通常為任務型驅動文,教師要與時俱進,跟隨新課改的要求,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首先,讓學生清晰地理解文章結構,是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嗎,還是要結合材料,這些都是細節性的東西,教師一定要著重強調,引起學生重視;其次,要將自己的見解表述明確;最后,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過后,還要拋出例子,加以論證。這就需要豐富的積累,同樣也是作文的關鍵,教師可以多利用課堂時間,帶領學生展開課外閱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地提高寫作技巧。
語文是一門文字性學科,學生學來難免枯燥無味,由此,教師要將外在設備運用起來,既豐富了課堂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多媒體能將抽象的文字具象化,加深理解,增強趣味性。同時,也能通過信息搜索,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經歷,更好的感悟課文的思想情感。另外,多媒體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專注到語文學習中來,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
分層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按照學生的能力,對其進行分類講授,旨在提高所有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要正視學生的能力差異,在備課的時候要分層次,即授課內容,教學目標,考核標準都要進行一定的調整。由此,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同樣也打破了傳統教學“只抓中間,不顧兩邊”的觀念,這種教學形式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積極性,提高對語文的好感度,進而促進學習的動力。另外,教師要注意分層的合理性,不能把成績作為唯一標準,還要根據學生的意愿,民主分組,科學分層,當然,分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定期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
綜上所述,語文的教學一定要有針對性,由此,才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掌握不同教學內容的重點,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根據他們的能力進行分層教學,旨在提高所有學生的語文能力。另外,多媒體等外在設備的運用也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教師要將其融入到課堂中,將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最后,教師也要遵從學生的意愿,多同學生溝通交流,掌握課堂教學情況,根據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進度與教學方向,甚至是改變教學方式,保證語文教學課堂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