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書仁
(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湖邊鎮實驗小學,江西 贛州 341003)
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沿襲“一本書、一言堂、一鍋煮”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將備課當成“抄教案”,將上課當成“演教案”,將學生當成灌輸知識的“容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隨處可見――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加上機械重復式抄抄寫寫,以及為應付考試而做的大量練習,忽視了學生主體的能動性、自主性、自為性,使課堂缺乏活力,教學效果欠佳。這些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出與投入比率低。課堂上,大量的時間用在教師串講串問理解課文內容上,師生共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多,但學生分析能力提高緩慢,教學與效果嚴重反差。
(二)學生學習被動,“他主”學習仍占據教學舞臺。課堂教學老師包辦代替太多,學生自己讀書的時間少,自己琢磨的時間少,自己活動的時間少,學生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數學教學引入死胡同,只在課本上兜圈子。
(三)教學方式單調,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參與差。
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夠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即教師不應把學生看作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應看作自覺積極的參加者,看作學習活動的主體,并善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與水平狀況,創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巧妙設問,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講授“時、分的認識”時,我設計了一個動物長跑比賽的場景,兩個小動物都是12時起跑的,到達的時間分別是1時5分和1時20分,但由于學生沒有準確時間的前認知,只有“1時剛過”這個粗略的時間概念,因此我讓故事中的“小猴裁判”判決它們兩個是并列第一,學生看到這個結果自然會為跑得快的小動物抱不平,從而引發了他們學習新知的強烈愿望,由此順利引入了新課的教學。又如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讓學生任意報數考老師,結果學生無論舉出什么數,教師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而教師出題,學生卻一下子答不上來。老師為什么如此神速,定有奧妙?學生帶著渴求的心態探求其中的規律,也就會把學習看作發自內心的需求而不是一種負擔。
作為一個現代社會成員所必須具有的科學教養,其核心就是必須具有科學精神,包括科學的意識態度,科 學的價值規范,科學的行為方式等等。它是個體面對生存和適應社會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從這個角度來說,學 生在數學教育中所面臨的已不再僅僅是一個個需要設法認知的事實,而更重要的是一個個需要設法解決的問題 ,即不僅是將學習看作是一個知識的認識過程(復制),更是看作一個科學的探索過程(創建)。對教師來說 他們關注的將不再僅僅是如何將知識通過自己的觀念及恰當的方法演繹出來轉化為學生的認識結構,更為關注 的是如何將知識合理的組織而轉化為學生需要探究的關乎他們生活的問題。
團隊學習是另一種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方式,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團隊意識,學會與他人合作,在合作過程中發現他人的優勢,取長補短,推動自身發展。那么怎樣開展團隊學習呢?首先,要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合作小團隊。根據學生的情況,將全班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由3―5人構成一個團隊,同時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每個團隊中都配有優、中、差三種情況的學生,讓成績優異的學生帶著成績較差的學生學習,并且,在劃分時還要在一定程度上重視學生的意見和想法,盡可能地讓學生自由組合,增強團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次,就是積極推動團隊活動的開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多為團隊合作提供機會,就比如在《三角形的認識》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自我討論為什么“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還可以為他們提供充足的條件,讓他們去自己嘗試,通過數據的記錄和分析,來形成對這一理論的正確認知。
思維物質的外面包繞著語言的外殼,思維的發展又離不開語言的陪伴。而在小學校園中,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的發展并不是同步進行的,當他們眼中看到的、心理想到的,卻不一定能表達的出來。面對這種情形,教師應該做到的是對學生予以肯定,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與表揚,并讓學生充分展開互動對話交流。教師要善于傾聽、捕捉、獲取學生的課堂學習信息,不斷地鼓勵學生。并讓學生學會傾聽,激發學生說話的欲望,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并給全體學生提供說的平臺。
練習是教學中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它對學生知識的鞏固和深化,對于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對于探索精神的激發、科學思維的培養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一過程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對新知識掌握情況和檢測他們掌握運用學法的效果,這有助于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設計練習既要有新知的單一基礎題,又要有動手操作的實踐題;既要有重難點的針對題,又要有克服思維定勢的變式題;既要有以舊帶新的綜合題,又要有一題多解的開放題。要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練習中歸納提升,掌握規律,以體現新課標“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新理念。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便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培養學生的自學學習意識。因此,在教學時,要從長遠發展來看,用鼓勵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學習,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