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芬
(四川省綿陽市實驗中學,四川 綿陽 621000)
面對新課標大環境下的沖擊,初中數學不但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也對教師和學生同時發出了新的挑戰,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加重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許多學校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許多教師不能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味的強調應試的結果,面對這種形式,問題導數作為能夠培養學生積極性和增加學生學習素養的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教師應該合理的利用這一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很多的學校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占主導地位,教師大多選用“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將知識點一股腦的倒給學生,這樣單一枯燥的方式,不但容易損害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為課堂的中心,學生只能是一個被動的角色,被動的接受老師所要傳達的知識,久而久之缺乏應有的自主思考能力,不利于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準確的找準自己的定位,我們并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應該以引導者的身份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問題導學是在“人文教育”的理念下應運而生的,是一種比較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的解決傳統教育模式下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再使用由教師向學生灌輸的方法,而是鼓勵學生選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和學習態度,主動提出問題,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主動的提問者,這樣就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但能增強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更是符合新課改以人為本的發展目標。將問題導學法引入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去面對問題,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1],這個過程會極大的調動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不斷的產生對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數學素養、自主主動學習的目的。
從字面的意思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問題導學法,它的核心就是問題二字,設計出合理的問題是整個教學方法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以及知識點的難易等,進行綜合考量,然后進行問題的設計,當然,在設計問題的同時,還要與教材中的知識點相匹配,可以是對問題的整體把控,也可以是較為零散的問題,總之,盡可能的貼近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在問題的設計過程中,教育者還要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問題進行優化處理[2],在問題中加入一些學生比較有興趣的東西,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應當注意的是,問題的設計不可以太難,在保證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同時逐漸增加難度,達到一個循序漸進的結果。
想要讓學生融入到教師設立的情境之中,就應該以日常生活為出發點,盡量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讓他們覺得沒有生疏感,在熟悉的環境中將問題一點一點的解決。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用身邊的情境對學生加以引導,比如小白在買東西的時候買2千克蘋果和3.5千克橘子一共花了12元錢,而小紅買了1.5千克蘋果和2千克橘子一共花了10元錢,所以蘋果和橘子都是多少錢1千克呢?這樣的問題情境會讓學生覺得絲毫不陌生,因為它十分的貼近我們的生活,不但可以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增加他們的學習熱情,達到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在設立了問題情境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讓他們互相學習,用以加深印象、促進思維良好有效的運轉。
初中數學由于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一些學生學習起來是比較吃力的,而且數學的定理、公式極其復雜多樣,很難全面的掌握,所以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惡情緒,打消學習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教師有效的利用問題導學法,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以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3]。而且作為教師要特別注意,每一個學生的基礎和學習的能力都各不相同,所以在實行問題導學法教學時,應當注重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對基礎相對薄弱的同學給予耐心的指導,務必做到不放棄每一個學生,讓所有人都能參與到良好的教學氛圍中來。
綜上所述,問題導學法是一種效果良好的新型教學模式,教育工作者應當給予一定的重視,讓學生在不斷的提出問題的同時,有效的掌握知識點,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合理思考的能力,在提高成績的同時也培養了數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