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萍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第五小學,山西 忻州 036600)
當前,小學生普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學習態度認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但是在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感覺到比較吃力,應用能力也差。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所以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難以有效應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因此本文主要從創設生活情境,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結合生活經驗,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開展豐富的數學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強化數學應用意識培養等方面介紹了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使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認識鐘表》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這樣的情境:展現每次下課時學生的表情的圖片。這樣的情境學生比較熟悉,但是平時下課都是鈴聲或者教師告訴學生的。所以,教師可以把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以直觀的方式觀察鐘表上,從上午第一節課開始,讓學生在鐘表上把學生一天的課程安排一下。這樣在說到幾點幾分的時候,學生就會有比較深刻的理解。通過這樣生活化情境的創設,教師能夠讓學生在準確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有效保證了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入一些學生比較熟悉或者感興趣的常識。例如視力 5.0和體重20千克等。這樣的引入方式,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基本的了解,為以后的學習和使用奠定了基礎。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所以在生活中蘊含著大量數學信息。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存在于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并且有廣泛的應用。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緊密地把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使其能夠真正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例如,在考試結束后需要對成績進行統計,在社區中需要對小區居民進行統計。這些看似與數學沒有直接聯系,但應用的卻是數學中統計部分的知識。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與周圍的生活環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他們更靈活地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使其真實地體會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自己或者引導學生搜集一些相關的數學知識應用的材料與學生一起進行分享。這樣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夠豐富其生活體驗,有助于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使其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圖形與變換》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拿出一些圖形進行變換,從而更清楚直觀地觀察到圖形變化的特點。又如,在學習《位置與方向》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個“猜猜我在你的什么方向”的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有效加深學生對位置和方向知識的掌握,從而有效保證了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情況的了解。豐富的數學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嘗試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
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在很多情況下比解決問題還要重要。因為通過發現數學問題,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數學應用意識。這就需要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一些簡單的知識進行分析和解決,幫助學生樹立數學應用意識和數學觀念。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銀行的利息單位或者數值進行研究。通過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學生對于百分數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知道銀行中利息的2.5%是什么意思。這樣既能夠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常識,又能夠增強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應用的認同感,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需要長期努力,短時間內是難以做到。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明確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目的和方法,積極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既是為學生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又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教師只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并且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理論聯系實際,在現實生活中體驗成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