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芳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第二中學,河北 保定 072550)
在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中學教育階段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品質。當今的教育應該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最終要落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上,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指物理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思維、科學態度與責任。
有效的物理實驗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參加一系列的實驗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的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物理科學素養。經過參加大量研討課、公開課的聽課、說課、評課活動,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實驗學習的現狀,初步得出了物理實驗有效教學的模式:激趣——探究——交流——提升。
一、激趣:老師設計“迷人魔術情境”“趣味實驗情境”“播放影視情境”“民間藝術情境”“科學技術應用場”等途徑激趣質疑。教師設法激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的動力,學生思考質疑,提出猜想。
在《流體的壓強》一課中,可以用“天女散花”和硬幣跳高實驗創設實驗情境,通過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魔瓶實驗、瓶吞雞蛋實驗,導入大氣壓強的存在,播放“上刀山的氣功”的視頻,引入壓強的概念。驚險有趣的小實驗和視頻,“意料”之外的實驗現象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和猜想。
二、探究:同學們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合作探究,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歸納總結得結論,探究過程是知識的生成、能力提升的過程,離不開老師的引導點撥和小組學生的交流互助。
例如:在講授《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一課中,教師首先讓學生用手中的凸透鏡觀察遠處的老師及屏幕上的字,然后觀察課本上的字跡,把觀察后的現象告訴全班同學。學生驚奇的發現凸透鏡能成放大的像,也能成縮小的像。能成倒立的像,也能成正立的像,進而教師引導學生。猜想凸透鏡成像的不同和什么有關,到底凸透鏡會成什么樣的像呢?
凸透鏡成像探究實驗如果完全放手讓學生經歷探究,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存在一定難度,所以需要教師在關鍵點上的引導點撥降難度。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先自學,后小組討論,形成本組初步的實驗步驟,然后經由小組的展示、交流,結合其他小組的補充,教師的引導點撥,最后形成完整的實驗步驟。在小組進行實驗之前,認識一倍焦距、二倍焦距、物距、像距。學生分組實驗開始,教師巡回指導,提示操作要點,尤其讓學生在移動蠟燭和光屏時觀察像的清晰程度,必須找到清晰的像。各小組觀察并記錄像距、物距、像的特點,完成倒立縮小實像、倒立放大實像之后,物體移動到一倍焦距之內,光屏無論怎樣移動都不成像,學生困惑了,老師鼓勵學生改變思維方法,換個角度觀察,當他們在光屏一側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時,他們驚呼了,這就是探究成功的喜悅。在探究過程中,分析多組數據得結論是探究過程重要環節,學生歸納物距的范圍、像距范圍和像的特點,得出了凸透鏡成像規律。老師繼續提出問題:成像時哪兩個點最重要,它的作用是什么。小組交流歸納: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學生在經歷探究過程中,深刻的理解了凸透鏡成像規律,比直接讓學生背規律效果強得多,培養了科學的思維方式、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團結合作的意識。
三、交流:交流實驗中的困惑、解決方案,學生分析、解釋數據和現象,對自己的觀點進行綜合歸納,交流展示,互相借鑒,共同成長。
例如:“探究不同物質的比熱容”實驗中,學生交流選擇相同的熱源時,由原來的酒精燈加熱改進為相同電加熱器;探究焦耳定律時,學生交流用轉換法表示電流產生的熱量時,最早用煤油加熱,觀察玻璃管中液面變化,改進為加熱氣體,可以觀察氣球的體積的變化,又改進為觀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變化,更準確表示電流產生的熱量多少。實驗交流過程中,同學們想到的、解決的這些問題恰好是專家思考的內容,也是教材更新的過程,所以,交流就有知識的生成,能力的提升,激發潛能的過程。
提升:教師與學生共同回顧與評價所學內容與學習方法;將所學知識運用于新情境,以拓寬理解,形成新技能,學以致用。
物理來自生活,最后還要應用于生活和社會,例如:探究了物體的浮沉條件后,如何使沉底的橡皮泥飄起來呢?——制成空心的,這就是輪船漂浮的原理,點燃的孔明燈為什么升空呢?讓同學們明白了氣球和飛艇升空的原理。實驗探究得出“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的結論后,學生活用知識,解釋鳥的翅膀為什么適合于飛翔,飛機機翼的形狀為什么利于升空,跑車的流線性的優點等等,思維的提升是火花再次碰撞,再次創新過程,同時培養了學生關注科技,關注社會,激發學生服務于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這一課堂教學模式以核心素養為目標,以創設情境為前提,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以探究活動為主線,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交流提升為途徑,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真正實現求真、向善的物理課堂,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為學生呈現一個精彩有效的綠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