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玲
(云南省怒江州蘭坪縣金頂中心校中金龍完小,云南 蘭坪 671400)
層遞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分層遞進、由淺入深的教學模式,強調重視學生的整體學習過程。以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注重學生寫作技巧和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自身對寫作的感受,直接導致學生寫出來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現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授課教師務必要進行教學模式上的創新,可以引入層遞式教學模式,由淺入深地進行層次化的教學指導,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得到不斷的提升。
小學生身心發展尚不成熟,他們活潑愛玩,好奇心強,在學習方面多數依靠興趣的引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無論任何課程的教學,首要任務都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來說,教師要消除學生害怕寫作文的抵觸心理,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努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寫作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作文寫作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也是層遞式教學模式實施的第一步[1]。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找春天》課文學習之后,學生們陶醉于課文中所描寫的春天的美景,并且每個學生的腦海中都浮現了自己所認識的春天景色,此時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勇敢表達出自己眼中春天的樣子,說一說對春天這個季節的感受,然后以“我愛春天”為主題寫一段話,此時學生一定會更有寫作興趣,他們會覺得有話可寫,有情感可以抒發,如果長期開展類似于這樣的讀寫結合教學訓練,學生的寫作興趣將會得到良好的培養。
字、詞、句是作文寫作的最基本要素,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在作文寫作方面,此時最為基礎和關鍵的學習內容就是充實詞匯儲備量,積累豐富的素材,鍛煉提高組詞造句能力,這直接關系到作文創作能能夠達到什么樣的高度,必須要在小學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2]。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不強,詞匯量積累較少,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加強閱讀,在課內外閱讀中積累素材和詞匯量,在閱讀中進行勾畫和摘抄,同時開展各種形式的造句表達訓練,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避免學生在作文寫作的時候出現詞不達意、語句不通順的毛病。例如在平時的古詩詞學習中,其中有很多詩詞名句都可以巧妙地運用到作文中,使得文章更具文學色彩,學生還會可以把坐井觀天、亡羊補牢等故事加入到作文中,也能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要想獲得他人的認識,觸動他人的情感,就不應該脫離日常實際生活,要將生活以文字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的作文才會顯得“有血有肉”,不會顯得那么干癟枯燥,無病呻吟。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小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領悟能力,引導他們在作文中更多地敘述生活中的真實事件,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例如在講解《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時,學生通過閱讀懂得了應該懂得父母對孩子的愛,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就應該聯想生活中的點滴故事,比如父母無論酷暑嚴寒還是大風暴雨都接送孩子上下學,在家里總是做孩子喜歡的飯菜,經常為孩子購買漂亮的衣服,這些生活中一些小事情都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學生將這些點滴事情寫入到作文中,更會顯得情感真摯,可讀性和感染力強。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組織學生開展情感分享類的活動,提供一個自由的表達平臺,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這樣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其進行必要的疏導,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3]。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缺少好的教學指導方法,總是讓學生背誦優秀范圍,抄寫文章中的句子段落,要求按照規定的架構組織文章,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落后,學生的作文會存在模板化問題,缺乏新意,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真正提高。對于新課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學來說,教師應該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之后,還要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勇于探索創新,在作文中體現自己的個性,實現層遞式學習的升華,爭取創作出更具有創新性和可讀性的作文[4]。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例如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個三角形圖形,引導學生圍繞其進行發散式聯想,比如學生通過聯系實際生活,想到了黃色的交通警示牌,還有掛衣服的衣架也是三角形的,根據數學知識還聯想到了三角形的特征和穩定性,通過對三角形的進一步抽象化理解,還可以代表父親、母親和孩子之間的家庭關系。通過類似形式的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就會得到發展,這樣當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的過程中,就會圍繞寫作主題進行更多的聯想,寫出更多方面的新穎的內容,而不會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同時也真正體驗到作文寫作的樂趣。
總之,新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注重以學生為本,通過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促使學習的寫作興趣和與寫作相關的各項能力素質得到鍛煉和提高,這樣就會確保作文教學更高效的開展,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