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桃源縣架橋鎮中學,湖南 常德 415700)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的數學學習習慣、思維方法的形成至關重要,而數學對于小學生實踐和創新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引導作用,數學思維則對小學生實踐和創新素養提升起著關鍵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小學教師如何正確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并運用這些思維方式促進其實踐和創新素養的提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通過不斷的教學探索,本人在工作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分享如下:
開展多堂生動、開放的數學探討課,圍繞主題:發現身邊的數學、我和數學有個“約會”、數學何時幫到了我、我驚艷的數學技巧……進行。讓學生能發揮充分的聯想,將數學與生活關聯起來,讓學生能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生活實踐中提出數學問題,然后通過數學知識的提升去一步步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神奇之處。
從聯想到實踐,在實踐中聯想。引導學生思考:今天你想到一件什么與學數學有關的事情?你去做了嗎?想到就去做!第二天再問:昨天你想到的什么與學數學有關的事情?你做到了嗎?做的過程中你又想到了什么其他的與數學有關的事情沒有?這樣,不斷促使學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實踐、聯想,再實踐,再聯想,從實踐中解決數學問題。比如:帶領學生測量操場的長、寬從而計算出學校操場的面積,然后布置命題,回家后測量自己臥室面積。這樣先引導事件,再從事件中自己動手實踐,能更好的鞏固學生的實踐欲望,從而促進實踐素養的提升。
老師每天都會收集同學們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先不急于解決,匯聚到一塊兒后,大家共同商量,找到幫助這個同學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去操場測量時,一同學抬頭望去,看見高高的國旗在旗桿上迎風飄揚,頓時來了疑問,提出:國旗桿那么高,如何測量國旗桿的長度?這時,同學們議論開了。我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然后啟示他們進行仔細分析:旗桿的長度是不能直接測量的,但是否可以用間接測量的方法呢?通過觀察可以了解到國旗桿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把手以上和把手以下。把手以上的部位約等于國旗繩長的兩倍,以下的部位可以用直尺直接量出。這樣就可以得出如下公式:
旗桿長度=國旗繩長÷2+把手以下部位長度。
看來旗桿的長度比較容易測量和計算。但在測量操場跑道的長度時,大家著實遇到了不小的問題:半圓弧形跑道如何測量其長度?大家帶著長度為50米的皮卷尺,先是將百米直線跑道很快測量好,可在測量彎道時,同學們的思維活躍起來了,別出心裁地想出了許多方法。比如,有同學提出讓一個同學從彎道起點沿弧線踩著皮尺拉過去,直到這條彎道終點,當然這是最直接的想法;另一同學受此啟發,說:我們在彎道上插上許多竹桿,再將皮尺沿竹桿圍拉起來從一頭到另一頭看有多長;這樣一說,有的同學立即想出了站人墻的方法:全班同學一個接一個站在彎道上,直到站滿彎道,再用皮尺繞著人墻圍過去從一頭到另一頭不是一樣可以測出來嗎?……就這樣,相似或不同的方法同學們提出了許多,雖然有些不可取,但也要說明道理,為什么不行。從實踐到求同,從求同到求異,各種思維方式像一眼眼泉水涌現出來,給了學生數學思想充分的“滋潤”,給思維的“種子”營造了“生根發芽”甚至“茁壯成長”的良好環境。
在測量旗桿長度的問題上進一步提問:學習、生活中是否還有類似的難以直接測量物體?讓學生們充分發揮擴散思維,充分發揮無窮想象,并思考如何解決類似問題的技巧,再將這些類似問題歸并分析,學會自我總結歸納,得出一般性的解決方法。
在測量彎道長度的問題上進一步提問:是否我們的測量真的準確呢?我們如何才能更準確一點、再準確一點?通過提出這樣的問題,引領學生將思維向縱深發展,引導學生學習向未來展開,為以后學習圓的面積做好了充分鋪墊。
一題多解是數學學習中一門有趣的藝術,讓學生“出謀劃策”不僅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開拓學生思維,敢于推陳出新。讓數學學習變得更有創新性。當然這一創新性是在正確數學邏輯的范疇內去創新,學生所提出的錯誤理論也不因責備,而是引導其發現問題的錯誤點加以更正修改。
從聯想到創新:“請教”學生的教學方式不僅僅能集思廣益,拓展學生思維,還能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形成一種融洽的學習氛圍。
學生提出不同解題思路,老師應該進一步的加以分析,從根本上指出不同解題思路的要點和難點,讓學生能夠追根溯源,理解問題的本質差異。例子:465+325=?
解題思路一:列豎式456+325=790;解題思路二:用分解法將465分為400和65 ,325分為300和25,然后用300+400=700 和65+25=90兩者再相加700+90=790。
方法一更加簡單明了,一目了然。方法二邏輯性強將問題分步分解,化繁為簡,有利于今后數學學習中轉換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形成。
從求異到創新:提出異議是創新的開始,追根溯源為學生指出數學解題思路中的差異性,能極大的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開辟新道路。
總之,數學教學中“三思維”相互協調,能夠更有效的開拓學生思維,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創造創新能力,讓他們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身邊的數學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學習、去合作、去討論,學會自己動手解決問題,進而發現更多的解題思路,這就為學生實踐和創新素養的提升開辟了一條寬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