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庫車縣第二中學,新疆 庫車 842000)
傳統文化作為華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結晶,每個人都有責任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在當前背景下,傳統文化和高中語文教學的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融合傳統文化和高中語文教學,能夠充分調動高中生的傳統文化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傳統文化和高中語文教學的融合,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促進其在學習過程中充分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并積極繼承和弘揚。
由于高考的影響,所以高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考核的時候,基本都是圍繞高考內容進行考核,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傳統文化傳承教學不夠重視,而側重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講解大綱的考核范圍以及歷年高考重復出現的考點,幫助學生明確答題的得分點和得分技巧,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對學生文化精神的培養,導致學生逐漸成為學習工具,失去了應有的精神靈魂。比如詩歌、散文等涉及傳統文化的文本,教師只是簡單的為學生規劃出需要背誦的內容,如此與教材最初的設計南轅北轍,使得學生無法與文章情節產生情感共鳴。
教育部門為了能夠確保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在學生中得到弘揚和發展,所以在編寫高中語文教材的時候,通過篩選具有代表性的優秀古典文學作品來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但存在部分學生學習古詩詞和文言文的時候,對于工具書過于依賴,通過應用工具書來幫助自己理解文章內容,導致其在學習過程中并不會產生過多的自己的想法,不僅限制了大腦的活躍空間,還會導致其無法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內容與作者的觀點態度,更無法把握到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即便學生考核標準越來越全面化和規范化,但其中依然存在部分瑕疵,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為功利,只注重練習應答技巧,卻不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教師除了讓學生識文斷字之外,還需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具體需要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繼承與弘揚,并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其綜合素養水平。但目前高中語文教師在傳統文化方面所使用的傳承教育方式過于陳舊,導致其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沉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備課資料過于依賴,自身缺乏創新思想和意識,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所以學生在鑒賞文章時也無法做到深入和有效,在理解傳統文化方面浮于表面。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選擇在課堂上持續的為學生灌輸知識,但沒有為學生預留足夠的自由討論時間,此形式對于促進傳統文化和教學實踐的融合存在不利影響,阻礙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和傳統文化融合傳承方面起著紐帶作用,課外實踐和課內授課都需要依賴教師的正確指導,所以教育部門需要積極強化傳統文化學習意識,通過講座學習、外出學習等方式提升高中語文教師的文化修養水平,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并幫助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三觀。高中語文教師在文言文及古詩詞方面的教學時,必須要能夠精準、仔細的把握傳統文化的價值脈絡,在學習邊塞詩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詩詞內容想象邊塞將士的戰斗與生活,體會其所處的艱難環境,并感受在艱苦環境和頻繁戰斗的前提下,將士們所依然保持的堅定、執著、為國犧牲的信念和精神,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傳承將士們艱苦奮斗的意志和永不言敗的民族氣節,及為國家建功立業的高尚愛國情操。
當前學生在古詩詞學習方面過度依賴輔導資源,其主要是因為學生自身文化素養較低,無法全面、正確的領悟傳統文化。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逐漸深化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研究探索文章所蘊含的深層次內涵,除了要能夠從字面上理解文章內容之外,還應當對其進行合理拓展,如此不僅能夠有效促進高中語文教學和傳統文化的融合,還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刻苦學習的優良品質,使得其逐漸學會修身養性和待人處事,全面提升其文化素養水平。
在互聯網環境下,高中語文教學應當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放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注重提升傳統文化知識教學的趣味性,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可以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對于傳統文化的榮譽感和自豪感。具體可以通過多媒體、互聯網等設備和技術,在課前制作微課、PPT等課件,并輔助以適當的背景音樂,為學生構建濃厚的傳統文化教學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以《木蘭詩》為例,首先在課前導入環節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PPT課件,并且對《木蘭詩》的創作背景進行簡單介紹,幫助學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以便更順利地進入課堂互動討論步驟;其次,教師通過播放微課來強化文章內容和人物形象,并且引入適當的古典音樂來營造課堂氛圍,通過多重感官的共同刺激,為學生確定本堂課的情感基調。最后,教師再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花木蘭影視作品的精彩瞬間。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有效強化學生對于人物形象的理解深度。
我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是華夏炎黃子孫的瑰寶,必須要予以傳承與發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結合教材內容,強化傳統文化教學,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只有不斷為學生滲透傳統文化、拓展學生視野,才能夠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讓學生成長為一個擁有濃厚傳統文化氣息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