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方順橋鎮第三中學,河北 保定 072150)
探究模式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去發現問題,使學生通過對相關題目的思考,找出問題所在,進行相關的知識補充和討論,收集相關信息,從而獲得知識,培養學習能力。既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還能發散學生思維,了解更多相關知識。探究模式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因為探究而發掘興趣,積極參與其中,在此過程中,學生學到的知識要比教師在課堂講述的效率高很多。
情景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繪聲繪色的教課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這一方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習潛力,調動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來。數學學科本身就是一個枯燥無味的學科,學生本身就提不起興趣,教師生動的教課方式,可以讓學生從一些細微之處發掘出自己的愛好,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
探究模式教學的根本意義就在于是從生活中發掘知識,了解知識,通過對生活中知識的了解,產生對于數學的興趣。例如,對于一些計算加速度、速率的題目中,教師根據一些國家實時動態中發生的事情,出一些題目,學生在學會相關題目的同時,也對國家大事進行了解,提高了他們的興致。當然,這種模式結果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過程中營造的氣氛,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興趣,在這個階段中,學生學到的既是知識,更是思維的無限擴散。在一些解析幾何的題目中,計算幾何的面積,或者在一些立體圖形中計算表面積等,都需要思維的擴散,這就要求教師在通常的課程中就要去注重學生的擴散思維能力,更可以對一種文體有多種方式解決,發散思維邏輯,開闊一個更廣泛的空間,對于今后學生的學習也是有很大幫助的。當然對于一些學生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過上網和查詢的方式進行了解,這也是網絡帶給我們的好處。學生自行解決了的問題,要比教師講述的結果更優,這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就可以開拓思維,學到更多意想不到的知識。
實踐對于教學來說是整個學習的核心,新課標下,就是要以實踐為基礎教學,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更是要讓學生去動手實踐,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發現數學的奧妙,發現其中的樂趣。教師也要讓學生做好預習,因為在預習的過程中,他們才能了解重點與難點,激發學生興趣,在課堂上做出分析判斷,最終進行歸納吸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難處,教師要積極引導他們走出困境,要引導學生掌握調查資料、收集信息的方法,畢竟自主學習要比被動的學習效果好。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養成好習慣、發展各種愛好的階段,教師也要積極去發掘學生的個性,培養出綜合性的人才。探究式學習中,學生是起主導作用的,教師要以新課標為目的,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更深層次地了解所學知識。運用幾種方式對一種問題進行講述,多方位思考相關問題的解題方式,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讓學生參與到討論中。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是一個枯燥無味、難以理解的學科,初中學生的自控能力又較差,讓他們對此學科產生興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發掘知識的規律,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學生就容易理解,再調動學生積極性也就不那么難了。將學生的思維發掘出來,更加有利于思考相關問題。抽象的知識對于多數學生都是有難度的,而發散思維的開發,會將抽象的知識在合理的情境中理解消化了。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積極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去完成教學目標。
課堂效率不高,是每個教師都有所頭疼的,學生對于知識理解性差,不了解,思維邏輯打不開,課程也遲遲不能前進。要想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勢在必行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教師在一節課的開頭,也要對上一節課的部分進行復習,增加學生記憶,教師要以一個有趣的方式把學生帶入到學習狀態中去,不僅提高了學生興致,也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學知識也自然而然的容易學習了。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比賽,出幾道題目,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再進行講解。這個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勇氣,而且課堂氣氛也活躍了,效率也提高了。
在數學教學課堂中,開闊思維是重點,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開闊思維的最佳方式。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需要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努力,教師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學生,所以,合理引導學生,與學生共同努力,從細節開始,堅持不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功就離我們不遠了。端正學習態度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他們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也將會成為他們一生中得以受用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