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琦
(河北省青縣第一中學,河北 青縣 062650)
高中通用技術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同學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應著力追求的五個目標:技術的理解、使用、改進及決策能力;意念的表達與理念轉化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識的整合、應用及物化能力;創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維及問題解決的能力;技術文化的理解、評價及選擇能力。這些目標和通用技術學科的特點都要求學生具備人文素養。
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應與知識技能的教授同時進行,要把通用技術課程中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去。
在技術設計的過程中,以優美的技術產品來陶冶學生的情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以人為本的技術”所涉及的各方面問題,建立以人為本的技術思維,深化對技術文化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對飛檐經典建筑結構的欣賞,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自然地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堅定學生要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技術文化的信念。教師重視技術設計中的人文因素和人文教育,對學生進行適時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技術的人文因素,內化為以人為本的技術意識和技術思維,為今后的技術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必要的基礎。
通用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引用恰當富有典型意義的范例、素材、話題等作為學習載體,適時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與學生分享從感性走向理性的快樂。如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田忌賽馬的決策、丁謂修復皇宮的系統分析、李冰父子主持都江堰工程的系統設計等,無不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術發展的水平。另外,教學中還可以適當地列舉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文化,從技術與社會的角度分析技術的價值,介紹技術在軍事、政治、文化等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拓展學生的視野,使他們領略技術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文化意義,引導學生理解當今技術的發展水平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由此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振奮學生的人文精神,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增強他們對技術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教師應引導學生理性地看待技術、管理技術和使用技術,堅持“技術造福人類,技術以人為本”的現代技術觀念。在技術實踐教學中不能只注重培養學生的手腦結合能力,還要適時、適量地滲透技術的人文因素。
通用技術學習中要求每位學生都要經歷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常用的技術產品。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來共同完成任務,學生共同研討、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既有利于順利完成設計和制作任務,又可加強成員之間、小組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較好地培養他們的協作與團隊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
在通用技術教學中重視這種技術活動中的人文教育,有利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較好的發展。
在開展技術設計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設計分析,并要強調人的因素對設計的影響。
如《系統設計師》教學中,在學生分析賽事系統設計時,要從運動員、裁判、觀眾等角度進行系統分析,綜合處理各種矛盾,合理解決子系統間的沖突,只有從“人性化”的角度才能進行系統設計和優化。這種技術設計活動,在訓練技術思維的同時,也引導著學生對技術價值與人文價值的思考,可使技術的人文因素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到技術實踐活動之中。
技術試驗是一種探索性的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頑強毅力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如地質版教材《結構與設計》中的簡易拉伸試驗,試驗器材中的自制紙繩要求直徑相同,因而制作中的紙條寬度、卷紙繩時的松緊程度等都會影響紙繩的質量,進而對試驗數據和試驗結論產生重大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試驗的失敗。因此,在進行這項技術試驗時,要引導并幫助學生體驗和感悟技術試驗不可能一帆風順,它往往會遇到挫折,會經歷一個曲折的過程,只有堅持不懈,克服困難,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進行技術試驗時重視這種人文因素的教育,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良好個性品質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