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佩雯
(江西省德興市第一中學,江西 上饒 334200)
化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比較強的學科,學生在高中階段進行學習時難度系數較大,但同時化學又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因此對高中化學的教學要注重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化學知識并進行有效實踐。新課程改革要求加強對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的重視程度,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更要注重學生理論轉化實踐的能力培養和對知識靈活運用能力的培養,因此,核心素養的滲透必不可少。
教育作為支撐我國整體水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一直以來都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對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也在不斷發展。各學科之間核心素養的不斷發展是促進教育穩步前進的重要基礎,新課程改革標準中,對教育的根本任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要以德樹人,就要求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不斷的培育。而學科教育中核心素養的滲透也能夠為學生德育的發展提供引導,讓課堂教學的作用得到充分地發揮。因此,在這一時期,教育工作者要將核心素養作為重點發展對象,不斷深入探究,不斷挖掘學科核心素養的特征和內涵,落實和完善新課程改革標準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1]。
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存在僵硬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不僅對于教材書本的內容和知識體系結構做出了相應調整,對于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師的要求也有了相應的變化。要求教師要不斷創新,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依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作出合理的調整,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來說也是比較大的挑戰。在現階段的教學中,教師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有些教師容易受到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常常會出現迷茫的心理情緒,在教學中不能及時調整好教學狀態,無法做到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活動。同時也有很多教師對于新課程改革了解甚少,不知道新課標的要求、理念以及對于自身的新規范。有些教師在教學中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注重一味地講授,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教學方法上也相對落后,課堂氛圍死氣沉沉,教學效率始終得不到提升。例如,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章節時,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仍然主要以概念講解為主,注重學生的死記硬背,課堂提問也古板,不具有現實意義。學生在這種教學理念和方式的影響下,學到的知識只是應對考試,在實際應用中偏離了正軌,甚至學生掌握的很多知識點在實際應用中都存在錯誤,對于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仍然沒有正確的解決辦法。這都是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不僅不符合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也會具有阻礙作用,因此,教師要及時的更新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這是有效解決高中化學教學中現存問題的重要基礎。
1.對化學基礎知識進行掌握
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離不開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這不僅適用于化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夠運用理論進行實踐操作,同時這也是學生能夠形成核心素養的先決條件。例如,在學習《物質的分類與轉化》這一基礎章節時,就要對基礎概念和知識進行有效地掌握,了解化學物質之間的轉換關系,才能對化學反應和變化有正確的認識,為實際應用做好鋪墊[2]。
2.提高化學思維素養能力
化學作為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不僅要對基礎知識進行掌握,也要具有完整的邏輯思維體系,才能夠將化學知識有效的利用到實踐中。因此,對于化學思維和化學思想的形成和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在進行化學學習時,要對化學的內在本質進行全面掌握,用宏觀和微觀的不同視角對化學進行思考和探究。這就需要化學核心素養作為基礎,而想要提高化學核心素養,就需要思維素養的提升,這是學生獲得飛躍性進展的重要條件。
1.明確教學計劃
教師的教學計劃是保證教學穩步進行的重要基礎,教師對教學策略進行合理的設計,對于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具有幫助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更加追求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和深度,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全面、整體。因此,教師要針對教學計劃作出合理的調整,不僅要使課堂流程有序合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結構的掌握具有合理性和順序性、對知識的運用具有靈活性、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具有有效性[3]。
2.了解學生差異,因材施教
學生在發展中都是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同時,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每個學生之間的認知程度和學習進度也都不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全面的了解,根據學生之間不同的發展特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具有透徹性,對知識結構的掌握具有完整性,這是教師幫助學生形成和發展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措施。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緊隨著時代的變革步伐,積極做出相應的創新型對策,要注意對教學發展產生影響的問題和情況,積極做出調整,規避這些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的學科素養,更要在教學中合理滲透核心素養,讓學生身心發展更加全面、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