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梅
(四川省閬中中學附屬實驗學校,四川 閬中 637400)
語文的學習是靠日積月累的,單單憑借課堂上的教學是不夠,開展自主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養成自己學習的習慣.在課堂中教師靈活的引導學生學習,是一項創新性的教育工作,下面本文從幾個方面來講述進行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導學的重要作用以及主要方法:
小學生學習語文一般都會有很多的困難,因為小學生詞匯量少,理解力還有待提升,有很多的生詞、概念等需要學習,如果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學生很難將知識都硬背下來。但是如果是學生自主的去探知和學習語文,則會提高學習效率,記憶性和鞏固度都會有所提高。教師在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時候進行適當的課堂導學,則會有效的減少自主學習的難度,小學生由于年紀的影響,在自主學習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差,還需要教師多加引導才可以達到效果。
自主學習是一個很難堅持的學習過程,但是經過教師的課堂導學,學生就能夠更快的進入自主學習的狀態,形成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隨著時間的推進,學生就很容易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習效率,減少自主學習過程中走的彎路,對教師的工作和學生的學業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教師的教學效率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有著直接的影響,自主學習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課堂導學對于小學生自主學習必不可少,教師靈活的運用課堂導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不累,教師教學輕松,達到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語文即生活。不僅是說語文的內容來源于生活。更主要的是讓這些知識再回到生活。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學生才能理解生活的內涵,才會熱愛人生,珍惜生活。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把課內的語文知識還原到生活中去,讓他們知道語文學習不只是繼承,更主要是為了創新。
為了體驗我們中國人傳統的新年習俗和傳統文化,在寒假期間,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參與到春節活動的方方面面。如:寫春聯、貼春聯、采購年貨,隨家人去拜年,逛廟會,打燈籠,猜謎語,吃元宵,看春晚等等活動。讓課內知識在課外活起來,把課內知識放在課外去學,活學活用真正感悟語文即生活。
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常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掌握課堂的學習進度,雖然這樣老師的授課比較輕松,但是卻不能培養出較高的人文素養,尤其是在嚴肅的講述之下,學生只進行循規蹈矩的記錄,在講課的過程中只動手不動腦,而且在嚴肅的授課過程中學生主動提出疑問的幾率很小,積極闡述自己觀點的機會很少,長期以來,師生之間的關系開始變得僵硬,很少有小學生愿意對其語文老師講自己的煩惱和問題,在校園中見到老師時常常敬而遠之,而且在這種氛圍下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積極性逐漸被磨滅,一昧的接受知識已經成為小學生的習慣,從小養成這種習慣會抑制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自主學習模式的創建之下,教師已經明白自己不單單是知識的傳播者,還要肩負起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責任,要注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師除了應關注課堂中的授課效果,還應注重學生日常中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好的學習習慣將促進對知識的消化、理解和吸收。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互動,充分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習慣及方法,有針對性的進行相應指導,對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效果顯著。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后、單元內容后都有綜合習題,一般我會將這些內容作為考量學生是否對知識掌握、理解的練習。學生們自主溫習、讀題,給出相應的答案,我再根據學生們的作業情況進行延伸發問,例如:文章的中心內容是什么?作者的寫作手法優點是什么?有哪些地方是在我們的日后學習中可以借鑒的?以此來鍛煉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釣魚的啟示》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就是帶著思考去學習,“釣魚”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會給我們什么啟示?然后建議大家在閱讀中,既要去試著體會作者釣到鱸魚的雀躍和放生鱸魚的沮喪,也要將描述優美的句子記錄下來,最后來解答:這件事給作者怎樣的啟示,給我們又將有怎樣的學習意義。除了解析主旨內容,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們將帶著目的的去學習、閱讀課文,這將便于大家對文章的理解,進而展開思考、提升學習的效率。
新課改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增設情境教學的方法也較為常見,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語文課的好感,更將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將有益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情境設計中,要考慮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較為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的環境。
綜合上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不僅是我國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還將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老師應認識到構建自主學習方式的重要性,結合教學大綱內容及學生們的特點,以搭建良好的學習情境、發掘孩子的自身潛能著眼,激發學生們的主動意識和學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