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琳
(山東省臨清市潘莊汪堤小學,山東 臨清 252600)
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的文化載體,作文及其創作方式一直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前提和基礎。文以載道,語言能力的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基石,而語文學習又是其他課程學習的根本。因此,語文教學中的寫作能力培養承擔著重要的教學責任,是延伸到其他學科學習的出發點。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對語文寫作不夠重視,在語文教學設計中并未給語文寫作準備出足夠的教學時間[1]。部分教師對寫作訓練缺乏合理的訓練方法,對學生日常對寫作素材和課外知識的積累沒有作出有效的安排,再加上應試化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寫作能力提高的忽視,我國當前小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和教師教學現狀不容樂觀。
文字和語言是個人表達情感,宣泄情緒和傳遞思想的重要方式,是人類獨有的交流方式,是人際交往的媒介。通過在小學進行基礎性的作文教學,并對其開展系統、正規、全面的寫作訓練和素材積累,提高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學生今后長期的學習提供更加持久的動力,為學生更好的表達自身的思想情感和合理訴求提供知識性動力。
當前,不僅僅是在作文教學領域,層遞式教學模式已經被引用到了多種學科和專業的教學理念中。其基本特點就是根據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合理地選取教學方法,對學生施行一種層層推進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順序和難度更具有層次感,教學對象具備更強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本身就不是可以短期惡補的,這就需要教師在這種層遞式的教學理念下堅持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寫作訓練,提高學生對文字寫作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寫作技巧和文學素養,進而取得長足的進步。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層遞式教學模式的第一步就是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愛好[2]。首先,教師要進行作文選題時要注重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興趣愛好,讓學生通過對熟悉的事物進行描寫,更好的喚起寫作欲望。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搜集名人實例和寫作素材,擴寬作文教學的現實范圍,使更多的寫作素材可以通過教師的示范走進課堂,更好的喚起學生的興趣。另外,還要鼓勵學生加強對生活環境的觀察、主動搜集寫作素材并付諸筆尖,培養他們自己發現文學知識并親手記錄的習慣和能力,實行主動學習和靈活運用的完美融合。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加強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訓練是提高學生寫作技巧,鍛煉學生文采的重要手段[3]。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首先從基礎的句子構造入手,鍛煉學生通過遣詞造句來表達自身思想情感的能力。其次,當前小學生的作文中,充斥著“流水賬”的現象,文章滿篇廢話,結構混亂的情況比比皆是。這就要求教師在寫作指導中強調寫作中的邏輯編排技巧,讓學生對文章的整體布局進行合理分配,使得文章簡潔易懂,讀者一目了然。同時,在文章通順和邏輯清晰的基礎上,學生要主動加強日常對優秀字詞句的積累,在文章中適當的加入優美的語言段落,提升作文的美感。
一篇優秀的作文不僅僅需要清晰的結構、有說服力的事例和優美的字詞,還必須具備作者最真摯的情感和態度。但小學生往往由于年紀較小,生活經歷不夠豐富,寫出來的文章往往缺乏內涵。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必須結合自身和學生的生活經歷,讓學生在日常觀察中發現那些日常小事帶給我們的情感體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要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去現實生活中汲取思想情感,并通過日記、周記等形式將自己的感悟記錄下來。只有這種情感的不斷積累和疊加,才能讓學生將更多的感悟力量投入到作文中,賦予文章更強的精神力量。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不是簡簡單單就可以做到的。在小學作文層遞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興趣與未來發展的方向,以引導者、參與者和幫助者的身份幫助學生多方面的鍛煉自身的文字水平和寫作技巧,循序漸進地推動小學生整體作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