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慶華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德馨小學,山東 青島 266200)
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音樂,或雄壯,或婉轉,都有很強的感染力,是人類最易理解的共同語言,利于人的智力開發,使人的大腦發揮最佳的效益。音樂在語文課堂中起著重要作用,能增加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悟、感受和運用,能促進學生學習質量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在將音樂元素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設一定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情趣,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方面,我進行了初步的思考與探索!
當今的教育理念倡導語文教學實行跨學科學習,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而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優美的文字倘若配上動聽的音樂,帶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的同時,必然會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就如同語文是一位溫文爾雅的男士,音樂則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女郎,兩者的聯姻,勢必會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活躍,更加有趣。
六年級下冊的課文《長江之歌》是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朗朗上口的歌詞寫出了中國第一長河的氣勢磅礴、宏偉博大。在經過課堂反復朗讀之后,我開始播放歌曲。當激昂的音樂聲在教室里響起的時候,學生們為之一振、滿臉的驚喜。那優美大氣的旋律、振奮人心的節奏深深吸引著他們。當我們唱起它時,對長江的深深眷戀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便油然而生,不需要再做過多的講解。
朗讀是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歌。在旋律中淋漓盡致地顯現文本的“魂”。許多課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感情,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反復揣摩,然后適當講解學生便能體會。如果再借助音樂這種情感的藝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產生強烈的共鳴,那么學生就會對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品味變深。音樂會有效地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課文。在語文教學中,朗讀課文時恰當地配以靈妙的樂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同化,凈化其心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比如:學習三年級下冊《趕海》,我們可以在導課時先放《趕海》的歌曲并朗讀,將學生帶進大海邊捉蝦、摸蟹的情境之中,再講課也就不難了。學習五年級下冊的《二泉映月》,帶領學生聆聽委婉憂傷、意境深邃的二胡曲,感受阿炳辛酸坎坷的人生經歷、對生命的深刻體驗。學習六年級上冊練習中的誦讀與欣賞《愛我中華》,感受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拼搏進取、“愛我中華”的民族自豪感。
古詩詞教學更可以將音樂元素引入課堂。筆者曾研究了案例教學法對教學效果的應用,效果不錯,而在語文課堂中引入音樂或者故事,學生的接受力將大大提升。尤其是現在的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音樂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一切感官,大大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音樂的帶動下去理解知識,并在特定的情境下,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力,讓學生背誦課文變得更加容易且不易忘記。
我國著名音樂家、作曲家谷建芬老師結合中小學生的特點,傾注13年的心血創作的50多首《新學堂歌》,給兒童歌曲領域注入了新鮮的養料,并且賦予了古詩詞歌曲更加深刻的意義,這些動聽的旋律更容易讓孩子了解和傳承我們祖先的經典。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只要是可以唱的,我首先自己提前學會,然后在課堂教授時,不僅讓學生背,更讓學生唱起來。學習四年級上冊《但愿人長久》,唱起蘇軾的《水調歌頭》,感受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歌詞慢慢的烙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學生們在清新的旋律中,與古代圣賢輕松對話,在唱中學、唱中悟。如此讓文化經典和著優美的旋律,使孩子們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更具有實際意義的是,孩子們學習記憶古詩詞因為音樂元素的加入而變得更輕松。
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人生閱歷不豐富,在面對情感較為豐富的文學作品時,往往無法深刻的去理解,這就需要利用音樂將作品中的深刻情感傳送到學生心里,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選擇與文章匹配的背景音樂來為學生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好的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與之產生共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思路更加寬闊。不同的音樂有著不同的主題思想,音樂節奏的不同有著不同的音樂形象和思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歷,結合音樂的音律及內容展開不同的想象。
例如,我在教授《伯牙絕鉉》一課時,選擇了《高山流水》一曲作為背景音樂,在絕妙的動人心弦的音樂聲中讓學生漸漸明白知音難覓,知己難尋,或許有的學生的感悟是朦朧的,不求甚解的,但學生們已能很好的理解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絕弦時內心孤獨寂寞的感受了。
保加利亞心理學家羅扎諾夫認為,在精神放松的狀態下,人的無意識心理活動最有利于激發人的超強記憶能力。把音樂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里,把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統一起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地學到知識。
當然,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音樂元素應結合課文和歌曲的內涵,把它們有機的、科學的聯系在一起。只有對教材的思想內容和樂曲、歌詞的思想內容有深入的理解及恰當的搭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抓住學生的興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打開音樂之窗,讓學生在跳躍的音符中,放飛想象的翅膀,從而真正達到快樂學習,提高語文學習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