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學,湖南 常德 415000)
2019年江蘇、湖北、福建、遼寧、廣東、重慶、河北、湖南等八個省正式啟動新高考改革,新高考采用“3+1+2”模式。這對于所有學校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對于新高考我們不能僅僅關注一些戰術性的問題,而要站在戰略的角度思考應對新高考的策略。筆者以為,推進課程改革、落實選課走班、釋放教師活力是校長需要從戰略層面思考的主要議題。
從宏觀層面看,核心目的是優化人才選拔方式,秉持的理念是讓學生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從微觀層面看,高中學校需要探索適應新高考的育人模式,而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提供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因此,推進學校課程改革,構建體現 “基礎性、實踐性、多樣性和選擇性”的課程體系,是學校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成長空間、實現育人模式轉型的新路徑。從戰略角度看,學校適應新高考要把重心放在課程改革上,以多樣化的課程滿足學生的選擇需求,進而找到學校發展的生長點,實現特色化、個性化發展。課程改革到位了,高考改革的意圖也就落實了。高中學校課程改革要為學生提供有選擇的教育機會,而目前影響學生選擇的因素,除了與高中生自身相關外,還與學校構建的課程體系有關。校長首先要了解此次高考改革的出發點和目的,站在學生的角度架構適應新高考的學校課程體系。具體地說,一是定向,即確定學校的發展定位,把深化課程改革和學校發展、學科發展、學生發展結合起來,圍繞學科課程發展生長點、學生發展生長點、學校特色發展生長點形成學校課程系列;二是夯基,即整合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構建學校立體的課程體系和各學科課程結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三是有序,即圍繞學校課程目標,架構有邏輯的課程序列。
從“3+3”模式到“3+1+2”模式,都使學生有了在高考之前考慮人生規劃并選擇未來發展方向的機會。然而,這一變化也給學校帶來了挑戰,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做出正確的選擇,使選課走班更有成效,成了當前學校應對新高考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選課走班是此次高考改革的一種制度設計,同時也是學校應對新高考的最大亮點之一,所以學校必須站在 “以學生發展為本”“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的高度,整合和盤活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使現有的資源發揮綜合作用。完善選課走班,校長需對高中三年教學做總體布局:高一打基礎,高二抓學考,高三備高考。
具體地說,一是優化課程教學安排。此次高考改革要求學生自主選擇考試科目與考試時間,學校在教學安排上應保證讓學生能從容地選擇課程和應試。學校要在高一開齊全部學考與選考科目,保證教學難度以學考要求為準,暫不開設其他選修課程,讓學生順利完成初中到高中的過渡。
二是增加學科拓展課程群。學校要在高一第二學期增加學科拓展課程群,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著力加強學科“雙基”學習。
三是對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進行整合排課。學校應當提供高質量的選修課,在時間安排上體現 “課課平等”,保證學生能為自身發展構建扎實的知能體系。
四是指導學生合理選考。學校要指導學生先確定將來是選擇偏文還是偏理的職業,如學生確定選擇偏理的職業,學校要引導學生將理科中較弱的科目用文科強勢科目替換,如理科均強則全選理科,允許學生在一定時間內調整選考科目。
此次高考改革在釋放教師活力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機會。過去教師到哪個年級、哪個班級上課,學校都會統一安排,教師只要照做就行,因此自主空間很小。高考改革后,學生有了選學科、選教師的權力,如教師不適應這一變化就會被淘汰出局。另外,高考改革促使教師角色趨向多元化,教師告別了只教一門課的時代,除教一門課外,還要學會開發課程,學會成為學生的導師。也就是說,應對新高考要求教師既是 “雜家”,又是 “專家”,這種角色變化使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然也為教師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因此,校長應為教師提供新的發展平臺,激發其投身改革之中。從目前來看,學校引導教師適應新高考,需要直面以下問題:一是教師認識缺失。教師對教育觀念的更新、角色的轉變缺乏深刻的認識,尤其對學科教學的價值和功能缺乏系統、深刻的認識,沒有形成整合必修與選修課程的學科課程建設思路。加上教學行為沒有跟進,教師難以有效提升學生面向未來、自身成長的學科學習力。二是教師能力缺失。高考改革推動的課程改革,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專業素養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師在更新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拓展相關領域的知識和能力,尤其是指導學生生涯發展的能力。教師只有轉變角色,才能適應新的變化與要求。三是科學管理缺失。此次高考改革使不同學科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潮汐式的選課走班模式給教師管理帶來了難度,尤其是行政班與教學班并存的模式,使教師教學難度加大,上課時間被綁定,教師參加教研活動時難有同組教師代課,亟須新的教研模式與管理模式。
要達到這一目標,校長一是應在管理組織上提供激發活力的新平臺。應對新高考,學校要建立正式組織管理與專業團隊輔助相結合的學校治理體制,即改革原有的行政管理體系,給年級組更大的管轄權,建立更多的學術小組,形成學校行政計劃調控、年級組具體操作、學術團隊專業支持的管理格局,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在各自的崗位上體現自己的價值。
二是讓教師在學生生涯指導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此次高考改革使學生的選擇機會增多,但也存在如何科學選擇的問題,有效選擇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幫助,這就給學校助力教師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當通過師生雙向選擇成為學生導師的教師,就有了新的工作空間:導師(教師)在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對其學習、生活、心理、職業傾向進行跟蹤了解和研究基礎上,與家長合作為學生未來發展當參謀,這為教師轉型升級提供了機會。教師可以通過學習提升生涯輔導理論知識與技能,獲得職業規劃資格證書。
總之,校長應抓住改革機遇,為教師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激發其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高考改革之中,促進新高考改革的順利實施,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讓教育事業得以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