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歡勝
(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第一中學,江西 上饒 335100)
高中物理教學中德育元素貫穿始終,它會以不同的形式滲透到物理的教學過程中。因此,如何全面把握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并將資源高效的傳遞給學生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本文根據現階段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德育實施情況進行了研究,并給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能夠將德育教育貫穿整個高中物理教學始終,不僅能夠使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同時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
在高中階段,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言行和自我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這就需要具高中教師具有高尚的思想和唯物主義思想觀。教師不是只有教書這一點作用,還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潛移默化培養的主要人物。因此如果教師的品德高尚,具有積極樂觀的精神和愛崗敬業的思想,在進行物理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思想吃透,同時還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教材實際緊密與德育教育相聯接,結合高中生的思想實際和知識結構特點,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增強對學生的可接受性的教學,進一步實現對高中生德育的教育工作。利用哲學的思想將教材中的內容與德育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使高中物理成為一種即可以將自然科學觀點與思想方法有機結合的教學觀點,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正確的理解現代的物理知識,還會形成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生活中很多物理學現象可以通過正反兩個方面進行解釋和闡述,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結合身邊實際,通過生動的講解讓學生明白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落實到實際生活中,便要明白事物均存在兩面性,要客觀辨證的進行分析,不能走極端。例如,“慣性”在我們身邊,大家都習以為常,一方面它可以幫助我們走路、拿東西、砸釘子,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會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危害,汽車側翻、剎車后相撞等均是“慣性”惹的禍;“熱傳遞”既能夠幫助人們冬天取暖,也能夠造成夏天食物的腐敗變質;“摩擦力”雖然能夠讓運動的物體停下來,防止危險的發生,但是也可以造成設備的磨損甚至損壞。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總之,如果教師都能按這種方式進行辯證的講解,學生就會自覺的養成辯證思考的習慣,樹立唯物主義思想并受益終生。
如在講授焦耳定律時,介紹這位實驗物理學家的執著。他自學成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經過三十幾年的努力,做了四百多次實驗,為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通過實例,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艱辛,認識到研究科學要百折不撓,刻苦鉆研,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獻身科學也是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高中物理中,每一個原理、定律和概念都是來自于客觀規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均是客觀存在的,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每個事物均有自己獨特的規律,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要秉承嚴謹的科學態度,充分尊重事實和客觀規律,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經歷多次實驗后,才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
德育不是一時一課能完成的,學生良好的品德思想也不是老師只點撥一次兩次就能形成,因此,在高中物理課堂中,老師要根據每章節內容的知識點,去挖掘和尋找能影響學生德育的內容,在課堂中將德育滲透其中,久而久之,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就能具備良好的品德素養。
例如在“原子核”教學中,在教授核能相關知識時,可以引出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錢學森教授的事跡,他如何輾轉從美國歸來,他不圖榮華富貴,也不懼困苦艱辛、矢志不移地回到祖國,為祖國的核能發展做出偉大貢獻。以此教育學生向他學習這種精神。在“機械能守恒定律”一課中,在課堂中老師可以介紹此定律的發現過程,焦耳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中用將近30年時間,嘗試做了400次試驗才將其證明,通過介紹這樣的事跡,培養學生不畏艱辛、嚴謹求知、百折不撓、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科學品質。
除此之外物理課本中美學滲透,德育范圍非常廣泛,在物理教學中也有人格美、對稱美。例如:物理學家為了真理,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像伽利略為了日心說被教會終身監禁,利赫曼為引雷電而捐軀。這些科學家人格高尚、令人敬仰的品質正是我們要追求的人格美。在如物理課中電極的一正一負、電場線磁感線的分布和波傳播的紋路又體現了物理的對稱之美。
我國有著幾千年的燦爛文明史,現代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恰恰在物理教材中用唯物辯讓法的觀點和方法來解釋,同時我們的物理教材還列舉了我國大量的科學技術,物理在自然科學中有著廣泛而深遠的運用,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知識,挖掘一些相關的例子。我國的很多古時建筑以及四大發明都是根據研究當時的物理現象來完成的。還有我們熟知的天壇回音壁、曹沖稱象、戰國時期發明的司南、還有現在的神舟系列的成功等等。在這類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能夠適當的引進我國的這些引以為自豪的發明,不但可以促進學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形成,還會使學生對物理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和激情,同時也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
結語: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德育教育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要對德育教育更加重視。教師不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培養學生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創新精神,引導其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且要積極探索隱含的德育素材,將德育教育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變換方式方法,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