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運良
(中國平煤豫劇團,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豫劇屬于梆子腔系統中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豫劇的聲腔是依據“形態各異具有表現力的唱腔板式,來演唱故事,塑造人物,配合舞臺表演,來實現豫劇音樂的功能和藝術價值的。”那么,豫劇的聲腔板式,究竟具有怎樣的表現力,我想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淺談自己在藝術實踐中的體會。
首先,談論豫劇板式的表現力,應當首先弄清楚什么是豫劇板式,豫劇有哪些板式。這當然涉及了板式的概念。什么是板式?卻又不太被留意,概念不太清晰的問題。板式,從字面上理解是說板的樣式。如果把板式直接地理解為板眼,那么任何戲曲劇種便只有四拍子、二拍子、一拍子和散板四種樣式。從豫劇的實際情況來看“板式的定義不應是限指板眼類型,它的內涵并不僅此而已,還應包括那些經過板眼變化,所形成的有著特定節拍、節奏規范的聲腔樣式。”經過板眼變化所形成的聲腔樣式,當然包括段式、句式、腔式、主旋律、調式以及詞格特征了。在豫劇中,由于它屬于板腔體,曲調較為單一,但不同板式都有著自己相對穩定的段式、句式、腔式結構,這種不同的結構便會顯示出不同的風格和表現力。
根據目前豫劇聲腔音樂理論的研究,多數專家同意四大板類的分類方法。每一種板類又包含著若干個唱腔板式。每一種板式又有祥符、豫東、沙河以及豫西等不同的地域唱法。從而,構成了豫劇聲腔的板式體系。由于不同的板式具有不同的表現力,數量眾多的豫劇唱腔板式當然就會有非常豐富的戲劇表現力。
再一個,戲曲是綜合藝術,是充分發揮多種藝術元素的表現力,來表演戲劇故事的。就板式而論,其實它也是一種綜合的東西。在板式構成的元素中,盡管區分板式主要看板眼、節奏,看段式、句式和腔式的不同規范來判定,但任何板式都包括唱詞、旋律等多種元素,也可以說,板式的表現力是唱詞、旋律、節奏的表現力,甚至包括聲樂和伴奏藝術來共同實現的。
就板式構成的節奏因素看,板腔體音樂也稱板子音樂。它是板眼變化,板式構成的頭等因素之一。如果說旋律是“血肉”的話,那么節奏就是“骨骼”。它是支撐旋律的骨架,沒有板眼節奏做依據,也就沒有旋律。實際上,豫劇各板式聲腔的旋律,是按各種板式的節奏規范演化出來的。所以,音高、調式離開了節奏就構不成旋律,組不成板式。由于任何板式都是多種藝術元素共同發揮作用,所以,每一種板式都有相當豐富的表現力。比如[二八板]既可以用來敘事,又能夠用于抒情。事在情中敘,唱腔依照故事發展的情勢,按照詞情來演唱,這種對故事的表達或敘述,必然應是充滿感情的。如常香玉在《斷橋》中扮演的白素貞,有一段非常感人的[二八板]唱段“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攙起”。角色敘述了和許仙分別后的思念之情,深切感人,有著非常好的藝術效果。同是[二八板]板式又可以表現抒情。《繡花女傳奇》中柳明月得知孩子中了狀元,自己十八年的艱辛榮辱,自己夢寐以求的夙愿就要實現了,唱出了[二八板]的唱段“我好比經冬枯草又發青”的抒情唱段。唱段里并無往事的追憶和時間的描述,只是感情的宣泄。當然,還有更多的[二八板]唱段都是將事和情結合在一起的,比如上述的“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攙起”唱段,事在情中敘,情由事中發,結合敘事,抒發自己的激情。
在戲曲中歷來還有一曲多遍應用,或者說一曲百唱的說法。一種板式,由于不同演員的藝術處理,可以表現出多種感情。比如[流水板],就板式構成來看,很適于表現歡快喜悅的感情,如在《紅娘》中“在繡樓我奉了小姐言命”的唱段。但有許多[流水板]唱法,卻表現了悲苦之情。再如[非板],演唱比較自由,常常用來表現無奈、悲苦、哭訴的戲劇感情。但是,根據劇情需要,演員可以把它唱成喜悅的調子。這里在板式唱腔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旋律曲調,演唱速度,特別是演員的聲樂表演。
另外,如上面所說,既然每一種板式都可以表現多種情緒和感情。我們在創作和演奏時,如何安調布調、選擇板式呢?應該說,每一種板式在結構形態上能夠存在,能夠被認可是一種板式,肯定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有自己擅長表現的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就豫劇各種板式而言,它們的表現力情況略分作以下幾種:
1.[慢二八板]、[二八連板]、[慢板]和中速[流水板]、[連環扣]多用于敘事。
2.歡快的[流水板]、[慢板],祥符調和豫東調的[二八板]包括加用花腔的[二八板]以及[緊打慢唱]等板式常于抒情。
3.[垛子板]、[狗嘶咬]、[搬板凳]和[緊二八板]多用于爭辯、論理、吵鬧等戲劇場合。
4.[呱嗒嘴]、[倒山坡]、[倒三梆]、[水上落]適宜表現輕快、詼諧、幽默、風趣的人物心態和情緒。
5.[哭劍]、[七拆]多表現悲痛、苦難,[五音]則表現雍容華貴、豪情婉約。[拐頭釘]則表現大氣磅礴。
總之,豫劇中各種板式的表現力,有獨特的個性優勢,也要考慮劇情發展的多種綜合因素。既應考慮各種板式的程式性特征,更要適應戲劇表現的需要,不斷進行創新改革,使板式的表現力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