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云飛
(臨滄市廣播電視臺,云南 臨滄 677000)
在電視新聞媒體受到互聯網等新媒體沖擊的關鍵時刻,電視新聞媒體應抓住機遇,在發揮權威性的同時,充分利用新媒體多次廣泛傳播和互動性強的優勢,進一步挖掘受眾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心理需求,為受眾提供真實有效、積極樂觀及對受眾切實有益的電視新聞節目。使受眾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獲得與本身生活、工作、學習有關的信息,感受美的愉悅,在導向社會輿論方面發揮正向作用,不但有利于吸引廣大受眾的關注、促進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增強電視新聞節目的競爭力,也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電視新聞是運用現代電子技術,通過電視屏幕,形象地向觀眾傳遞新聞信息的一種手段,既傳播聲音又傳播圖像。具體而言,它是通過電視攝像、記者采訪、鏡頭設計、拍攝、剪輯、寫解說詞、配音這幾個程序來完成。它能系統地、形象地報道事物發展的過程。電視新聞是電視各種新聞性內容和新聞報道形式的總稱,是一般電視臺節目的骨干和主體。
電視新聞的直接目標是公眾,但因互聯網的興起,傳統電視新聞的時效性受到了嚴重影響。不僅如此,還有來自如央視、各衛視和部分報刊雜志等媒體間的日益激烈競爭,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電視新聞市場。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只有不斷擴展電視新聞節目的編排形式,才能增加公眾對電視新聞節目的關注度。以及實現地方電視新聞節目在競爭中的發展,從而擴大電視新聞節目的市場占有額。地方電視新聞編排只要把受眾的心理需求放在首位,不斷分析受眾心理狀態,迎合受眾群體對新聞的需求,促進電視新聞節目受歡迎程度,才能實現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
電視新聞節目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電視節目,以其獨特的直播即時性、傳播范圍的廣泛性和人們對電視新聞的認可度,使其深受廣大受眾的喜愛。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日益需求,電視新聞節目受眾的心理需求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當今社會信息爆炸的時代,電視新聞受眾的心理需求越來越趨向于豐富、快速、廣泛。據調查分析,受眾對各種形式和各領域的精彩事物、感人事跡、奇異事物和熱門話題更感興趣,因此,在關注新聞事件的過程中,受眾往往會凸顯出自己的心理需求,如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陌生事物的求知欲及與周圍普通事物的攀比心等,只有把握受眾的心理需求,才能合理編排新聞節目的內容和形式,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進而提升電視新聞節目的影響力。同時,要積極關注特殊受眾對電視新聞的心理需求,只有滿足受眾對新聞節目的基本需求,同時在特殊時段向特殊群體提供更有價值的新聞,才能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
(一)新聞內容真實有效。新聞有其自身獨特的特征,即新聞本身具有真實性、時效性和新聞價值等特征,這三點中任何一點的信息缺乏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都不能算是新聞。新聞的特征要求電視新聞編排工作人員在編排新聞信息時,既要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又要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整合、編輯和向受眾傳播他們感興趣的新聞信息。此外,新聞具有時效性,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著重大新聞信息。當前,許多電視新聞都以直播的形式呈現,如何正確地在受眾面前再現新聞信息,這為電視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強社會輿論引導作用。電視新聞作為受眾喜愛的電視節目和傳播媒介的主要組成部分,不能僅具有傳播新聞信息的功能,還需具有很強的社會輿論導向作用。電視新聞節目傳播的新聞信息往往有一定的爭議性,面對有爭議的新聞節目,不同的受眾會持有不同的理解和觀點,會出現不同的社會輿論派別。研究表明,主導意見或態度的產生往往伴隨著社會輿論的形成,例如,面對同樣的事情時,一旦有主導意見的產生,社會群體中的人往往選擇跟隨主導意見或保持沉默,從而形成社會輿論。因此,在新聞節目編排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強化對新聞節目的信息傳遞作用和社會輿論引導作用的重要性,在編排新聞節目的過程中注意引入社會主流觀點,充分發揮社會輿論引導作用,從而給廣大受眾以積極方面的影響和帶動。
(三)加強電視新聞節目與受眾的互動?;ヂ摼W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給傳統電視節目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沖擊。與互聯網相比,傳統電視節目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認可度,而互聯網新聞對年輕一代的吸引力更大,并且熱衷于使用新的主流媒介,如微信和微博等。電視新聞媒體面對這樣的局面,應在繼續發揚權威性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新媒體的使用,電視新聞節目可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熱點話題等形式,加強新聞信息多次傳播的同時,也可實現與廣大受眾的互動,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與觀點態度,有利于電視新聞媒體形象的提升、受眾范圍的擴大、社會輿論引導作用的強化和整體形象的提升。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編排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受眾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受歡迎程度。因此,在電視新聞編排工作中,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受眾心理,從受眾心理需求出發,編排電視節目,提高電視新聞節目質量,加強與新網絡媒體的融合,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受歡迎度,實現電視新聞節目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