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喜
(甘肅省武山縣四門鎮灣兒小學,甘肅 武山 741306)
因材施教是素質教育下重要的教育教學方式,它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開展教學活動。“大課堂”是傳統教學課堂的突出表現特征,導致了很多教學問題的出現,如,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消化不良、班里學生成績分化大、整體水平較低等。面對這些問題,分層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如何巧妙借助分層教學法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自然成為眾教育工作者所亟須探討的課題。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就小學語文進行合理分層教學進行闡述,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一般采用以下方式進行分層教學。一是按學生現有掌握的基礎知識情況;二是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三是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等。每個學生在不同的課例中,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情況是不可能一致的,還有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他們的綜合素質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始終注意這些變化,及時地進行調整。這里必須著重說明的一點,就是在分層教學中,為了課堂教學的方便,簡單地把學生分成一、二、三層,而忽視了每個學生的差異,忽視了層次中又有多種層面的存在,這種分層教學勢必無法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只能是“換湯不換藥”還是老一套。我們必須要提高對分層教育、教學的認識,把它作為一種理念,并落實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才能使每個層次,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教師要在課堂分層教學中,駕馭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課前必須分層備課。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還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對本班的第一個學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學手段,如何應對和處理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并如何地加以引導,這都需要教師所必須精心準備的。那么,在備課時,首先教師要轉變角色,要處處為學生著想,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基礎;要最大限度地設置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真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的過程之中,還要備好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學得生動,愉快。這對教師上好一堂課是十分重要的。要徹底廢除設置“線路”,給學生“劃圈子”,讓學生跟著老師的指揮棒轉的“填鴨式”的備課方式。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師的教案,他可謂頗費一番苦心,教案寫得“十分詳細”尤其是教學過程寫得更入微——“一行師問,一行生答”老師如何問,學生如何答都一字不漏地寫在教案里。看完這位老師的教案,我不禁為這位老師的“苦心”深感嘆息!心想這樣滿堂問,到底能把學生問出什么來呢?再想,這位老師面對著那么多的學生,他又如何知道學生對他提出的問題會作出這樣的回答呢?這個班級的學生會有一個按照他的答案回答嗎?我想這樣的教案再也不能再存在下去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天真爛漫的學生,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有他們自己的看法,不管他們如何想象,我們都要認真的去面對讓他們充分地表現,即使他們說錯了,也要耐心地把他們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來。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里都能發揮作用,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是最為重要的。我們面對著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差異,這是絕大多數老師所認可的,對他們實行分層教學也是大家認為比較合適的。可是課堂分層教學的模式是什么呢?這是每位老師最為關注的問題。我想分層教學不可能是一種模式,而是一種理念。如果教學有什么模式,那么教育教學又有什么可研究的呢?所謂“教學模式”其實是某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的運用。而教育、教學方法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的。把某種教育、教學方法當作一種模式硬套在一堂課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每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事都是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綜合運用的過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課獲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主體地位得到落實,而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就不可能不分層次、層面進行教學。在分層教學中還要注意層次互動、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共同提高。
每個學生的差異總是客觀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還是文化知識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處。因此,我們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也應相應地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標準,在應試教育中,人們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個學生,即文化知識考試成績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績差,那就一文不值。結果造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大量的學生被迫厭學、棄學,成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給社會帶來了極為消極的負面影響。它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視了學生客觀存在著的差異,直接壓抑了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而釀成惡果。課程的改革就是要改變這種與當今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教育、教學局面。可見,評價學生的改革,是教育、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環節。
總之,分層教學適應了新課改的要求,促進了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全體學生成績和能力的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認真分析教學現狀,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和學生能力水平正確應用分層教學法,做到統籌兼顧、因材施教,為提高課堂教學水平、質量,各層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成績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