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慧黔
(貴州省印江縣木黃中學,貴州 印江 555200)
巴班斯基指出“現代課堂教學的鮮明特色乃是教學法的豐富多彩,乃是有意識地選擇某一課題的主要教學方法,所選的方法要能很好地解決相應的教學和教育的任務。”在具體操作時,常常是多種方法同時應用,又對培養能力的某個目標層面有所側重。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點和長處,但也存在局限和不足,沒有一種可以適應各種不同教學情況的萬能教學方法。因而,如何選擇在現有條件下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作用,主要考慮以下方面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不同的教學目的和任務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通過音樂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目標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三個領域,內容有歌唱、器樂、律動、欣賞、創作和音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等,由于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的性質和特點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活動方式和側重點,有的課以技能學習為主,有的則以認知和理解為主,有的課以體驗和創造為主,于是就出現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因此,要求音樂教師必須借助于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來實現。
學生實際和特點,主要指學生的年齡特征、氣質性格、知識技能水平、審美情趣、學習習慣等因素。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實踐都表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某種教學方法的適應性會有明顯差異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或同一班級的各學生對某種教學方法的適應程度也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準確把握學生實際和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如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易被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色彩鮮艷的活動的教具所吸引,在音樂教學中要注重情境法,游戲法、律動法的有效運用,讓他們在娛樂中學習初步的音樂知識。而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心理上有了較大的變化,應多鼓勵學生自主體驗,采用討論法、分析法、問題教學法、創造活動法等,自己去發掘音樂的魅力,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維與概括能力。
音樂教師的素質,主要表現在他的人格品質、音樂水平、個性特長、表達能力、教學風格、課堂組織能力等方面。任何教學方法,只有適應教師自身的素質條件并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時,才能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其功能和作用。比如,教師中有的善唱、有的善奏、有的善舞、有的善講等。因此,教師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作為現代音樂教師,一方面應當不斷學習并認識各種教學方法的優缺點,把握其適應性和局限性,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斷豐富和改進已有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逐步形成具有明顯個性魅力的教學風格。
選擇教學方法還需要依據學校音樂教學設備現代化教學設備、音樂教具、樂器資料等、教學空間資源音樂專用教室、活動室等和教學時間資源等條件。教學物質資源狀況對教學方法功能的全面發揮也有相當的制約作用,特別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充分運用,會進一步地開拓教學方法的功能和適用范圍。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時,應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學校教學設備和教學空間條件的功能與作用。另外,給定的教學時間也是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考慮的一個方面。有些方法要求比其他方法耗時多,為了在限定的時間內如期完成教學任務,就要采取變通的方式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加以調整。
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功能和作用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或局限性,關鍵在于教師能深刻理解并正確使用才能發揮其最佳的效益。而且,在實際教學中通常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是各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和互相配合,發揮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如在歌唱、器樂教學中,不僅要采用示范法、練習法,還要穿插運用講授法等其他教學方法。在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們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也要適當進行講解。這是因為各種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多種教學方法之間的互相配合、合理運用,會有相輔相成之功效。
總之,選擇音樂教學方法要從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出發,使教與學在教學的動態發展中得以平衡,最終使預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的實際效果相一致。既要合理選擇已有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方法的有效性,還要科學合理地吸取新的研究成果,不斷生成新的切合音樂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方法的設計運用上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師生雙方互動交流情境。“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最合適的也就是最優的,關鍵是教師是否能恰當地選擇、組合和運用,從而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