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
(河北省鹽山中學,河北 鹽山 061300)
古語云:“學起于思,思其于疑”。質疑是探求新知識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識的動力。求知欲、創造性往往是從“質疑”,也就是提問題開始。學生提問題是一個求知的過程,會不會提問題體現了學生求知的能力。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課內到課外,學生都可以提出問題。但是,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很會提問題,而有的學生什么問題也提不出,或者提的問題總是“沒水平”。學生的學習水平是與平時是否會提出問題、提高高質量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可見,如何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在物理教學中應特別重視。
有的學生學習物理還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上,對物理概念、規律沒有進行深入思考和透徹理解,無法把發現的現象和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并提出質疑。象這樣的學生在學習上常常是沒什么問題可提,或者只能提一些很簡單、很膚淺的問題。
質疑的過程是一個創造性思維過程,有的學習慣于接受已有的現象和事實,缺乏敏銳的洞察力,懶于把已有的現象和其他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思考,所以提不出什么問題。
性格內向的學生不著于與人交流,害怕提問題;缺乏自信的學生羞于向老師提問題,他們害怕所提問題太簡單而被人嘲笑,因此,雖然有問題,但寧愿悶在心里,不肯向老師或同學提問。
學生是否敢向老師提問題是與老師個人性格、品質有關的。通過調查了解發現,太過于嚴肅的老師常常使學生望而生畏,使本來就有點膽怯的學生更加不敢向老師提出問題;有的老師對學生提出的簡單問題不以為然,回答時輕描淡寫,以為問題簡單無需詳細講解,結果,這種不耐煩的作法很容易傷學生的自尊,甚至有時會使學生產自卑心理,這樣的學生以后再也不會提問題了。
不管是課內還是在課外,只要有對物理現象或作業練習中有問題,都應該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來。例如,我在進行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光的傳播”教學時,先讓學生猜想:“光的傳播路線怎樣”、“你平時能看見光在空氣中傳播嗎”、“怎樣才能看見光在空氣中傳播”。對于學生大膽的猜測和疑問要積極充分地給予肯定,即使有些問題是錯誤的,或者提出的問題是很粗淺的,很“愚蠢”的,我們也要好好地珍惜它們,積極給予解答,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決不可嘲諷打擊,傷害學生的自尊。同時,應該告訴學生提出質疑、解答質疑是一個人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問題,并力求建筑答案。
生活中的物理問題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有時,一個很平常的現象包涵了深奧的物理規律。例如,牛頓是在觀察蘋果落地這一現象后,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后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他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就是因為他對身邊一個極為普通的現象觀察后,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思考這個現象,提出問題,進而是解決問題的。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象牛頓那樣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現象,對于身邊一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物理現象,可提出為什么會是這樣發展,而不是朝其它的方向發展?努力找出其中的物理內涵。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設置疑問,訓練發散思維。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方法以假設,猜想,設計實驗為最優選擇。例如,讓學生回想:在冬天脫毛衣時會有劈里啪啦的聲音;用塑料梳子梳頭發時,頭發總是隨著梳子飄;在寒冷的冬天,戴眼鏡的同學剛走進食堂,眼前就成了“霧蒙蒙”的一片;行駛的汽車突然剎車,乘客會俯沖向前……這些事例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經歷但未曾深究過的,當教師在課堂上把它們呈現給學生時,自然會激發他們的興趣,引起質疑,進而對問題進行探究。
在分組實驗或者演示實驗中,不管是“驗證”實驗還是“探索”實驗,都有許多現象可以讓學生從中提出問題,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實驗現象,里面很可能蘊藏著深遠的物理內涵,我們要引導學生從這里面提出創造性的問題。
逆向思維,即是突破思維定勢,從對立的、顛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綜觀物理學的發展歷史,許多科學家的逆向思維在科學探索中提出的問題,都有偉大的發現。如,物理學家法拉第從電產生磁的現象中得到啟發,他從反方向思考并提出問題:磁能不能產生電呢?經過十年的艱辛努力,反復實驗,終于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是養成創新精神的一大要素,本文結合中學物理教學實際,通過具體例子探討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從‘鼓勵學生大膽提問題’,‘培養學生從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從實驗現象中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從事物的反面提出問題’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進行質疑,并通過培養學生質疑來從而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在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等多方面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