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明
(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職教中心,河北 張家口 076450)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是在大量的實驗和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并且與現代科學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往往只局限于教師演示,學生看;教師示范,學生模仿;重復實驗等被動式的實驗模式,忽略了在實驗中對學生觀察、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改革化學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所謂觀察、探究能力,就是對事物的探究性知覺能力。它有兩個相互關聯的特點:一是能注意到某個事物或現象的不甚明顯的特點;二是能將這些特點與過去經驗中的某些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思索,以探究其實質和規律。學生的實驗觀察、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即要明確觀察的對象、條件和要求。實驗觀察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探究活動。實驗前,要明確實驗的目的,對觀察、探究的現象或結果要做到心中有數,減少觀察、探究的盲目性。
觀察時要遵循合理順序,有計劃地觀察和探究。按照某一先后順序或位置的前后順序進行觀察、探究,這樣才能不至于漏掉實質性的實驗現象。
即對觀察到的現象迅速做出整理,為探究作準備?;瘜W實驗現象千變萬化,沒有對化學現象觀察敏銳的反應能力,就不能獲得準確的觀察信息,即使觀察到極微小的異常,它也可能隱含著重大的發現。
在觀察過程中,要開動腦筋、積極思維,以理解觀察對象,使探究更有理論基礎。
觀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對任何理論知識的掌握,都必須建立在通過觀察而獲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非簡單地表現在是否注意到某個事物或實驗現象的不甚明顯的特點,而是更多地表現在能否就此進行探究性思索,以透過其表面把握其本質和規律??茖W家斷言:任何聯系實際的自然科學都始于觀察。通過事例教育學生,使他們認識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學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離不開對周圍環境、周圍事物及自然現象的觀察。科學研究開始于觀察,沒有觀察、探究就沒有科學的新發現。我們要教育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堅持對事物進行全面系統的觀察、探究,不放過任何微小的細節。
演示實驗是教師進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的實驗,它能為學生提供感性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從而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師要努力做好演示實驗,對于教材中的每個演示實驗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去影響學生決不能隨便找些理由,敷衍搪塞了事。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讓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現象,提高觀察效果。為了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教師可適當增加一些趣味實驗。有精彩的實驗把學生帶進絢麗多姿的化學世界。如在能量變化教學中不用火柴能不能點燃酒精燈?學生置疑,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濃硫酸后再蘸取高錳酸鉀,立即放到酒精燈的燃蕊上,酒精燈點燃。如此“奇怪”的問題能激發學生去探究。
學生實驗是培養學生獨立、周密地進行觀察和探究的好機會,必須大力加強。首先,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教育重理論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的傾向,消除“讓學生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要求背實驗”、“學生實驗可做可不做”的錯誤看法。充分認識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其次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規定,開足開好所有學生分組實驗課,充分做好儀器的準備工作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人人都能動手做實驗。如條件許可,可將某些演示實驗改作學生實驗或邊講邊實驗,增加學生觀察和探究的機會。再次,要重視實驗中的操作指導:講清實驗目的要求,幫助學生明確操作正確步驟,規范操作動作,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指導學生掌握各種觀察方法,提高觀察能力。為了增加學生觀察的機會,鼓勵學生多做實驗,實驗室應向學生開放。學生可以重做或補做教材上的實驗,可以選做自己感興趣的實驗或書后的家庭小實驗,也可以做自創性實驗(為解決學習中的難題自己設計的實驗)。通過加強學生實驗教學,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將會大大提高。
總之,在實驗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是改革化學的體現,是實施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觀察是探究的基礎和前提,探究是觀察的延續和升華。觀察能力提高,能激發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努力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融觀察、探究于一體,才能為國家培養更好的化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