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佳
(中南民族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4)
前言:而天人合一的思想既是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一中國民眾將它樸素地表述為風調雨順,圍繞著自然生態的風調雨順,民眾遵循著幾千年傳統的太陽歷周期安排農事活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播秋收,夏鋤冬藏,同時又是在不斷地認識自我、接近自然并適應自然。民眾所創造的大量民間藝術是在遵循、受制于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進行的積極能動的創造活動,許多是自然生態環境下的產物。像西北的窯洞、江南的水鄉、湘西的吊腳樓、北方的四合院等等。都反映了民眾對自然生態環境的認識和能動作用。
“地域性”問題,對于環境藝術設計來說則意味著藝術創作和設計的表現形式、物質材料、工藝方法、表現題材和文化精神內涵等方面,實現與本地區的自然和文化多維元素的內在關聯與融洽,可以說,幾乎在自然和社會歷史方面有所沉淀和特色的任何一個地方的文化形態,都有它自身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環境藝術中加以合理和巧妙的運用,往往在藝術的表現力和表現風格上都可能成就其獨到的魅力。
地域性也是突出了_要和周圍環境和地理條件相適應。我國古代園林的創造,北方主要是皇家園林左右著人們的追求,顯示皇家的富貴與奢侈。同時因地處北方,天空與地面景色較單調,故用重彩,以華麗變色取勝。江南園林多為文士的私園,素樸以求趣,淡雅以脫俗。又因其以山明水秀、天象多變、色彩濃重的南國環境為背景,故多崇尚素雅,以青瓦粉墻,小閣凌波為特色,筆墨不多卻得萬鐘風情。
環境藝術設計的裝飾性主要靠外在的造型因素實現的,包括形態、色彩、肌理等內容。現代設計理論更加強調符號的生成和運用,強調符號所構成的造型因素對人的行為、情感的能動作用及環境的內在聯系。從環境藝術設計的角度來說,傳達環境空間信息的語言是由作品其自身的存在和功能的表達所形成的本體符號與用來代表外界事物和其他對象的對應符號共同組成,其中對應符號里的圖像符號、指示符號、象征符號的不同作用內容,使傳達的目的更加明確。
民間藝術的裝飾美體現于民間藝術中的精神內容、社會功能之中,與審美要求和形式美感形成了一種內在的互動與相互支撐。這種裝飾美以文化傳統、習俗或實用因素而形成的母體作為依托,由激發于實際生活的情感作為引發,最終落實到技巧、技藝的展現和發展之上。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要體現民族特色,就要實現民族美感之所在。這種美不是“純藝術”使人產生無限遐想、讓人自感渺小的距離之美,這種美是一種真真切切、俯首可拾的無距離之美,這種無距離是情感與生活的共鳴,是千百年的傳統在中國人心中的烙印。
情感是一切藝術之本,好似古希臘的雕塑、中國的繪畫、書法及德國的古典音樂璀璨于歷史長河而經久不衰。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情感空間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也能給人以啟發,空間因為有了情感的融合而生氣盎然,有血有肉。然而,在現代生活中,到處充斥著高節奏,高效率和無所不在的充滿競爭的工作環境與生活環境。經濟上的豐裕和業余時間的減少,人流擁擠的交通,分布密集的硬質景觀,帶來了人際的生疏冷漠,家庭結構關系的分散松弛,同時也造成了一種比較虛幻的精神世界。
因此,環境藝術設計的任務需要對精神生活方面得到改善,營造一種健康向上、愉悅和富有人情味的文化環境,這不僅是情感的高要求,也是一種調節疲勞、提高創造力、增強健康的需要。現代環境行為學理論告訴我們,環境藝術創作能夠能動地陶冶人們的性情。這種藝術氣氛與意境的引導、啟示、感召,不但使人們獲得潛移默化的教育,而且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情趣與精神氣質。
民間藝術具有濃郁的民族性,是因為它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正是因為它依附于民俗活動得以長期流傳而不至于被歷史淹沒。一方面民俗活動為民間藝術的創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原動力。另一方面民間藝術又豐富了民俗民風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民間藝術貫穿了整個民間生活中,它在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事項中,幾乎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相輔相成、互為表里。可見民風民俗是民間藝術生存與發展的生態環境和文化沃土,而民間藝術則是民俗文化和社會習俗的視覺形象載體。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趨勢是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它割不斷與社會、歷史的聯系。我們都知道文化特質的耗散不是機械的分裂與組合,而是與整個文化系統發生作用。民間藝術所體現出的“本土文化”的特質,可為現代設計全面提供傳統文化的營養。如同“天人合一”是傳統民間藝術造物思想和審美原則等精神層面上的精髓,同樣也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原則和目標。
結語:綜上所述,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宗旨是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一個理想的、符合心理和生理需求的高品質的生存空間。它作為一種精神和文化產物,指導著大眾的行為方式,審美取向。最能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傳統民間藝術在歷史的潮流中漸漸沒落,更可悲的是,與之息息相關的傳統民俗也一起被人們淡忘。作為一位設計師和藝術工作者,民間藝術的發展一直是筆者長期關注的問題。在這里,我們研究民間藝術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這權且為以后的分析、研究提供一個角度。事實上,民間藝術博大精深,環境藝術設計又是紛繁多彩,筆者的探究也只是在環境藝術設計的民族化上的一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