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靖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 濟南 250000)
廣泛意義上的民族性是指:“將現實生活以獨特的、本民族的藝術形式表達處理,使之含有本民族所具有的獨特文化底蘊”關于藝術的民族性的問題,毛澤東曾說過:“藝術的基本原理具有共同性,但表現形式要多樣化,需要具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精神。”具有民族特點的藝術作品,能表現出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便可體現出藝術的民族性。藝術的民族性不在于藝術作品中所表現的內容是否具有民族特征,最基本的內涵在于是否表達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作為藝術作品的中心理念,民族精神是藝術的民族性的靈魂與關鍵所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紅高粱》真實地表達了對人民的關懷和對民族的思考;而陳凱歌導演的影片《霸王別姬》則講述了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民族文化、人的生存狀態以及對人性的思考與領悟。這兩部藝術作品都是具有民族精神的藝術佳作,正是因為這種民族精神使它們的影響力從國內蔓延到了國外,獲得了許多國際上的大獎,也奠定了它們在影視藝術領域中的重要地位。
藝術的世界性主張解放思想,擺脫禁錮,以跳脫的思維去進行藝術創作,并且融合借鑒許多國家的優秀藝術風格,是一種能被廣大民族群體所能接受和容納的形式,藝術設計國際化不等同于美國化,也不等同于歐洲化,因為它是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之中,沒有人可以準確和具體地去定義什么是藝術的世界性,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評價標準和審美眼光在不斷地進化更迭,因此,所謂的世界性流行性也處于一個動態的狀態。但我認為藝術的世界性有一個評價標準是恒定的,那便是被多民族所喜歡的所認可的藝術作品,便是世界性的。例如日本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的代表畫作,無窮無盡的圓點和條紋,混淆了真實空間的存在,剩下只有只有陣陣眩暈和不知身處何處的迷惑感。她占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影響了許多各行各業的藝術先鋒者,獨特的視覺藝術也為我們藝術領域的學者拓寬了設計思維,這便是具有世界性的藝術作品。
關于藝術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長期以來都有以下兩種觀點:(1)認為藝術的民族性高于世界性,總關注自己民族的藝術文化,不去學習國外的優秀藝術作品,固執己見,認為繼承傳統文化是單純地傳承。(2)認為藝術的世界性高于民族性,由于各種藝術流派的進步和發展,世界性的設計在相互借鑒中呈現趨同的趨勢,民族性設計被人們逐漸拋棄,而是去一味追求潮流風向標,形成具有同一性的藝術設計。
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實際上是有聯系也有差別的辯證統一關系,聯系在于凡是世界的藝術,都是民族的藝術,離開民族,就沒有世界。區別在于并非一切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民族藝術成為世界藝術是有條件的,真實地反應時代精神和現實生活,并且能引起各國人民的共鳴和喜愛的藝術作品才有可能成為世界性的藝術作品。第一夫人彭麗媛女士數次外交時所穿著的服飾,既有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的元素,又結合了西方立體剪裁的特點和廓形上的一些融合,使服裝成為了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藝術作品,受到了各國人民和媒體的認可。而在舞蹈藝術領域,楊麗萍女士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她的代表作原生態歌舞《云南映像》就做出了很多的嘗試,服飾道具、歌舞吟曲、舞蹈題材等靈感都來自云南的民族故事和歷史文化,但在表現手法上又借鑒了很多國外的高科技技術,使舞臺具備了民族性和世界性兩方面,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將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的藝術作品不勝枚舉,在各個領域都非常常見,例如青少年都喜歡看的日本動漫電影,宮崎駿老師的一系列作品,《千與千尋》、《魔女宅急便》等,在亞洲歐洲等各地都擁有不少影迷,而大師的作品其實是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去分析作品本身的內容和它會成功的原因,我個人認為,宮崎駿之所以被稱為動畫領域大師級傳奇人物的存在,是因為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基于現實生活,吸取了許多日本傳統文化,并且每一個故事都是在思考人生,并不是簡單的動畫片,而是以另一個方式去傳達了生活的意義,并且宮崎駿老師的作品也影響了我國許多動畫從業者的道路,這正是體現了藝術作品的世界性
許多設計師意識到了藝術的世界性與民族性之間的關系,并且嘗試在藝術創造中去融會貫通,但是始終無法設計出很好的作品,原因是只學到了皮毛,沒有學到精髓之處,無處是本民族的文化還是西方的文化,都需要尋其本源,真正理解了才能進行藝術創作,不然只是停留在形式主義。
許多傳統文化逐漸被人遺忘,因為太“枯燥”,難以進行現代化設計或者生產,在學習西方文化時,就會導致民族文化的丟失。
藝術設計也需要適應現代化生產,需要其存在的意義,而不是無目的地創作。
當代藝術設計是與民族性和世界性并行向前的,馬克思主義認為,民族是一個歷史范疇,厘清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是關乎當代藝術設計發展方向的重要問題。而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去理會這其中的關系與平衡,不排斥任何一個藝術流派,也不盲目追隨任何一個設計方式,時常保持包容并蓄的原則,對于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未來的藝術設計發展更加自由和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