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立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61)
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發展的新時代,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更多科學理論知識發生更新。與此同時,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在這樣信息爆炸式增長的時代中,要對海量的信息進行有效的識別,才能吸收優秀先進的知識,避免不良信息造成的影響,幫助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提升。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程中“新常態”教學工作,只有正確把握了時代展機遇,才能更好地推動著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變革。
“新常態”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在河南進行實地考察過程提到的經濟發展新常態。目前,“新常態”已經逐漸演變為我國改革發展的熱詞,職業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也面臨著“新常態”。在黨的19大中提到需要“完善職業教育”,在我國現代教育中融入職業教育,能有效地實現職業教育服務的轉型,調整職業教育結構,為提高人力資本提供前進的方向。尤其是教育部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中,對當前職業教育提出新的策略。發展好職業教育多元化、立體式、全面覆蓋的特征,能更好的激發高職職業院校的辦學力量,重點培養學生素質,在更多的方面實現職業教育的創新突破,讓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在新常態下蓬勃發展【1】。
“新常態”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職業之一是形成政治教育效益觀,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構建健全的意識體系。此外,要具備成本觀念,實現在有效的投入上,能取得更大的效益。全面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主動性,在最大的限度,實現思想政治教師的成就感,依據學生的整體發展情況,促進學生在職業教育環境中,全面發展。對于教育效益來說,值得注意的重點是讓學生在實際的教學中,獲得最大的成就感,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做到在內心的認同、對政治教育內容能夠全面的理解。
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形成政治教育質量觀也是“新常態”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一方面,主要體現在認知層面,職業教育需要建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落實中,需要融入真實的生活場景,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更加關注學生的成長,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另外,在“新常態”職業教育理念下,職業院校必須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放在重點培養的“近成長區域”,更好的發揮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觀得到保障。在“新常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下,積極拓展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整體上提高教育工作質量。
進行時政宣講是大學生了解當下形勢政策的主要途徑,符合職業院校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目標。雖然目前我國各職業院校都不斷開展形勢與政策課程。但是,廣大的學生并沒有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忽視了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我國的職業院校必須要把形勢與政策課程,作為必修課,要在課時、學分的制約下,讓學生多多關注時事政策。另一方面,為了適應國內外政治經濟發展需要。職業院校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領導,在學校舉辦專題講座,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以朗誦、話劇等多種學生愿意接受的方式,進行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宣講。不僅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組織等能力,而且還增加學生對時政的關注,幫助學生對時政內容進行更加全面的解讀【2】。
網絡信息不斷普及,更多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全方位的信息,職業院校需要重點關注思想政治教育陣地。通過網絡技術,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宣傳,營造良好的政治學習氛圍。首先,職業院校可以健全校園網站登記制度。對網絡上有害的信息進行過濾、攔截、對網絡信息進行良好的凈化。其次,職業院校開可以開展網絡知識課堂,向學生發放手冊,普及校園安全網絡安全文化知識,提高廣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最后,職業院校應該搭建交流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校園官方微博等“微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傳統的單一模式中解放出來,拓寬政治教育范圍,豐富教學手段,實現思政教育效果最大化。
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要本著理論和實踐教學理相融合的原則,深化職業院校的實踐育人工作。充分利用學校的實訓平臺,在學校內部建設校企融合的平臺,在校園實訓、社會實踐中充分的融入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積極開展多樣化的社團活動、志愿服務、各類的文體活動,在真實情境體驗中提高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實現定崗實習、社會服務、志愿服務等,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不斷延伸,將實踐育人不斷拓展到“新常態”理念【3】。
在職業院校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新常態”,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廣大學生的積極參與,職業院校要緊抓時代脈搏,肩負起更多的責任,在職業院校內部形成一股合力,向國家培養一批忠于國家、熱愛科學、敢于創新、艱苦奮進、勇于創新創業的高端綜合性人才,為實現“中國夢”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