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河北省保定市蠡縣幼兒園,河北 保定 071400)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有的學前教育機構將小學的部分內容提前交給幼兒。將小學的辦學理念、管理模式、教學方式、課程資源等運用到幼兒教育實踐中,使之正常化、規范化、普遍化的一種教育現象和趨勢。
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和個性養成,主要就是在幼兒期。在這個如此重要的時期,游戲才是孩子們的天性和主要活動形式,我們應以此為基點,來培養孩子們的良好行為習慣。可是很多學前教育機構卻盲目的過早的向小學教育靠攏,這是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的。
現在很多家長衡量一個幼兒園的標準就是孩子在幼兒園認了多少字、會背多少首古詩、能做多少數以內的算術題、會讀多少個英語單詞等。家長們本著這種“望子成龍”的急功近利思想、幼兒園迫于招生壓力、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等一系列的原因,導致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產生:
直接原因:小學一年級課程設置不科學,小學教材內容多、難度大、學時緊張,家長一方面雖然認為幼兒園不應學習小學內容,但是又擔心孩子進入小學之后趕不上進度,打擊了孩子的學習信心;
主要原因:家長望子成龍的急功近利思想,一些家長以孩子識字、背古詩、算術能力為榮,強烈要求幼兒園讓孩子多學知識、留作業,一些幼兒園為了生源問題,不得不受牽制于家長,從而偏離辦園理念與教學原則;
根本原因: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的考試制度和教育評價導向,儼然以讓分數成為了社會、家長、學校、學生們唯一的追求目標;
其他原因:幼兒教師專業水平較低,目前的幼兒教師多數不具備應有的專業知識和基本素質,開展先進的幼兒教育教學活動,只能“隨大流”。
幼兒教育“小學化”對幼兒的發展有弊無利,這種揠苗助長的方法,違背幼兒教育規律,影響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剝奪了幼兒快樂的童年。
幼兒正處于長身體階段,集體和神經系統都還很弱。幼兒如果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大腦皮層容易疲勞,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傷害,從而引起心理上的變化,如:表情呆板、木訥。學前教育小學化嚴重違背了幼兒教育規律,剝奪了幼兒的童真童趣和玩耍游戲的權利,扭曲甚至扼殺了幼兒的天性,影響力幼兒的心理健康。
幼兒的心理發展還不完善,還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按照小學生的標準要求幼兒學習、完成作業,違背了幼兒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這樣超前灌輸幼兒無法理解的知識相當于揠苗助長,機械的“學習”扼殺了幼兒的想象力,限制了幼兒的發散思維,影響了幼兒的創造力發展。
在幼兒階段所進行的小學式教學,只重視單項智育或某種技能的發展,這種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方式,會導致幼兒失去學習興趣或產生厭學情緒,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影響日后的小學正常教育教學,不利于幼兒的終身發展。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已然成為了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因為它關乎著千千萬萬的孩子,千千萬萬的家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為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做了深層次的研究與指導。以下是我根據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來的資料,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在辦園治園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注重發展幼兒的語言和一般認知能力;注重培養動手能力;注重培養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幼兒教師的培訓已經被納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劃,在提高學歷達標的同時,重點對幼兒教師進行幼兒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和教學基本技能的培訓。
要定期組織親子共成長家庭教育系列報告活動,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家長會,宣傳欄、明白紙等形式,面向家長開展早期教育宣傳、指導等服務,讓廣大家長進一步明確學前教育的宗旨、意義、形式和目的,促進幼兒家庭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
舉辦學前班的學校、幼兒園必須執行以下四項規定:一是控制班額,每班人數不得超過40人;二是學前班只能招收小學入學前一年的幼兒;三是學前班的活動場地要與小學生活動場地隔開,每周上課不超過15課時;四是不能搬用一年級教材,不允許進行任何形式的測試或考試。不得以任何形式強迫幼兒家長購買或攤派教學用書、幼兒讀物和玩教具。
幼兒園教育內容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科學、社會、藝術等五大領域,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一日活動的時間安排應有相對的穩定性和靈活性,照顧個體差異,堅持以幼兒為主的原則,保證幼兒每日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游戲,尊重幼兒的游戲意愿;在游戲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保持愉快的情緒,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利用自然物及廢舊材料制作教玩具。
我國每年千萬兒童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而對小學教育不適應的情況很普遍,部分學生出現了疲勞、睡眠不足、食欲下降、體重下降等現象。造成這種不適應的原因主要是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存在著差別,因此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刻不容緩。
從幼兒園自身出發,應加強對大班末期幼兒學習習慣、自理能力、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聯系附近小學,開展適當的聯合活動,認真做好銜接工作,讓幼兒帶著歡樂、自信和向往之情告別幼兒園,去迎接新的生活。
“小學化”傾向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只有符合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的科學教學方式,才能幫助幼兒健康成長。我們應該繼續深入探究幼兒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全力遏制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為幼兒創設一個和諧、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