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隱泉
(身份證號:1306041972****1274)
水景概括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因地制宜,仿照自然水景觀而成。如溪流、瀑布、人工湖、養魚池、泉涌、跌水等,這在我國傳統園林中有較多應用。二是依靠人工噴泉設備造景。各種噴泉如音樂噴泉、程序控制噴泉、旱地噴泉、霧化噴泉等,這類水景在設計領域同樣有廣泛應用。
就其作用而言,水在空間中除了賞、玩之外,可以劃分空間、豐富環境色彩、增加環境氣氛等。以中國傳統園林為例,說意境靜則有小橋流水般的婉約,平湖秋月般的寧靜。動則氣勢恢弘,揮灑自如。再看水姿、水色,再聽水聲,或閑淡靜或活力動感,一切盡在體驗中。歸根結底,源自水幻化的無窮魅力。此外,從宏觀層面看,還有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促進生態質量的作用。
水景的基本形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4種:流動的、平靜的、噴灑的、跌落的。流動如水坡、水道、溪流;平靜如水池、湖泊、水塘;噴灑如噴泉;而跌落則如瀑布、水墻、水簾等等。在水景設計中使用哪種形式則顯得靈活多樣,或主或次,或組合并用。不管使用什么方式,這4種水的基本形式反映了水從開始(噴灑)到過度(跌落/流動)然后到終止(平靜)的過程。于是水像有了生命一樣,靈動了起來。
如果將水比作為景觀中的血脈,那么有活力的水景創造無疑有助于景觀保持健康與生機。為此,水景設計中通常要注意以下問題:
安全是人們的基本需要。水景可以賞心悅目,但設計必須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這往往需要與防護、安全有關的人性化設計措施。比如夏天小孩喜歡在小區的水景廣場和公園的水岸邊上游玩,必要的護欄或者警示往往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又如自然式設計的堤岸處理,臨岸部分適合處理成過渡空間,水底盡量不采用非常光滑的方式,這可為不慎跌水的人上岸創造一個有利的空間。關于水深,兒童戲水池的深度國家是有明確標準的,但社區內應避免采用深水體設計等。
人似乎天生就有親水性,除了觀賞,參與是創造樂在其中的一種有效方式。所以充分尊重人的親水天性,給人以舒適的水景空間,而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比如在適宜、安全的空間尺度中設置親水平臺或步道。因為親水平臺的設計可以滿足人們賞水、嬉水的雙重需要。而沿水岸的走道或是由多級沿河岸的臺階組成的活動空間,在安全設計的前提下人們可以沿著石階在水邊漫步的同時,只需彎下身子,就可接觸到水,與水的親近自然密切。
適宜,主要是從空間尺度來講。水景與人的尺度通常表現在人能觸及到的水景部分,比如高度、深度、平面比例等能否給人以親切感和舒適感。
“大”水體,在心理層面或許更能讓人感覺到水的存在,從而吸引人們的視線,但是建成后的大水體往往會出現諸如養護困難等問題;也缺少親近感。相比較而言,“小”水體容易營建,易于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在后期養護管理中也便于養護與治理。
作為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因子,水景的創造除了要考慮觀賞外,更要考慮成本和生態效益。在現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的案例:大面積的水面因耗費巨大,難以為繼,結果水體干涸、設施形同虛設。亦有因水體自凈不夠,水體變質等現象。這不僅沒有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舒適的水環境,相反在資源浪費的同時使環境更加惡化。對于水景設計中如何進行生態的利用,美國景觀設計學家西蒙茲就曾經提出了保護、恢復和更新利用的措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可以看到,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的營造。比如在水景住宅的實際開發中,充分尊重與保持原有地形中的自然水系與形態,根據設計需要作適當改造,這不失為景觀架構中極好的處理方式。而對于水體中重要的自凈問題的解決,則可采用模仿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利用動植物、微生物融合形成良好的景觀,這種辦法成本低廉,可以節水、節電。
水有其特殊的形態特征,所以對其設計創造,可以從其形、其聲、其光影的方面進行。
水本無形,卻因水體的形狀而成行。比如傳統園林中的靜態湖面,多設置堤、島、橋、洲等,目的是劃分水面,增加水面的層次與景深,擴大空間感;或是為了增添園林的景致與趣味。在實際設計中,形的創造多種多樣,但基本可歸為自然式樣和規則幾何式樣。
水木無聲,但可隨其構筑物及其周圍的景物而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響,產生豐富的水景。“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是動與靜的對比,也是石與林的交替而產生的一種水景。除了自然景致的向往與表達,在現代水景中,利用現代噴泉技術制造出的各水聲效果。
天光云影是水的寫照,不論是成雙倒影的虛幻,還是逆光剪影的特效,水因光而生動。在天空、陽光這個大背景的映襯下,再結合周圍樹木、建筑、設施和人的倒影,景觀的審美效果自然是美好的。
除了白天的陽光,夜晚的燈光設置也不可忽視。這里充分利用水的無色透明特性,比如對景物進行打光可以與水面形成動人的風景,而對于瀑布、噴泉等水景,常用的手法是從下部打光,彩色的光會隨著水體狀態的變化營造出變幻莫測、多姿多彩的效果。
“水”是人們生活環境建設中富有生機的內容,無論是靜止的、流動的、噴發的、跌落的,還是隨之而來的水的歡歌和趣味,都是水景設計具有魅力的主題。其創造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但總的來說,水資源十分珍貴,對其開發與利用應采用科學的可持續發展原則,結合場地氣候、地形及水源條件合理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