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橋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從高職院校的辦學實際來看,幫助學生收獲知識、掌握技能是院校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從這點意義上來講,學生綜合能力的強弱無疑將成為學校今后發展的招牌。因此,相信眾多高職院校的管理者都希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而在科學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不僅要保證其“職業”化的標簽,更要在社會發展對于各類人才提出越來越高要求的情況下,不斷通過有效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展示和充分發揮出自我價值,謀得更好的發展。
從當代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實際來看,大多是培養能夠在生產一線從事工作的初級應用人才。在一些企業中不難發現,一些高職院校畢業的人才往往容易從生產一線做起,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走上車間主任、企業高級管理等職位。從這點意義上來講,作為教師就要做一名有心人,體育教師也不例外,在平時進行常規教學的過程中,要多給學生普及和傳輸一些社會知識,使學生們在學習體育課程的過程中,不僅得到身體素質提升和健康狀況改變的基本收獲。更能夠讓廣大學生通過參與體育項目,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和榮辱感,進而提升心理素質水平和抗壓能力、拼搏精神,這些對于一個今后走上職場的人來講都是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而僅僅通過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教育》等照本宣科的理論課程,學生難以獲得體驗的快樂,更無法在內心深處形成強烈的潛意識,而這些體育課程可以做到,因此,具有實效的體育課程更加有益于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
自上世紀末高等院校開始擴大招生規模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正式邁入了大眾教育時代,隨之而來的就是二十一世紀初開始至今并愈演愈烈的就業難現象。誠然,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使得更多學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然而很多高等院校擴招管理學相關專業較多與我國粗放型生產加工和工業生產需要更多一線生產技術人員的實際需求背離,這也是大量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關鍵所在。而與之形成反差的是,一些高職院校、中職院校的畢業生卻有著越來越廣闊的就業與生存空間。而在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當下,很多高校畢業生不得不放棄所學專業。而仍有不少高校畢業生受傳統家庭教育觀念影響,仍不切實際地認為,一些普通高校畢業生還是人們意識形態中的“天之驕子”、“象牙塔里的人”,心理上難以承受畢業即失業這樣一種巨大的心理落差。從這點意義上來講,體育課程的開設其開放性、娛樂性、競爭性都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從當代企業管理的實際來看,不少成功的企業家都認為當前的時代是團隊協作的時代,不是一個人很厲害去單打獨斗就能獲得生存發展的時代。作為一個人的職業發展也是如此,一個不善于團結協作的人必然是不會尊重別人的人,在企業的實際環境下,很多事情都是一個系統化的事務,一個人做不成的情況下,必須依靠團隊的力量,這樣才能夠發揮出自身的價值。而在體育項目的教學中,有著很多團隊參與的運動項目,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例如籃球、足球、排球、雙打等一些團隊項目中,學生們在參與其中時配合得當收獲滿意的結果必然能夠有效提振學生的自信心,學生非常樂于與別人配合,在進攻或防守的回合中信任別人,必然能夠有效提升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效果,提升互相之間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形成一種今后有利于工作的行為習慣。
通過調查研究不難發現,體育課程無論是從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階段,都是深受學生喜愛的課程之一。由此可見,體育課程讓學生倍感興趣的原因不外乎能夠使自己感到輕松愉悅,這樣一來,體育課程在某種程度上在我國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承擔著減壓和放松的重要職能。而從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實際來看,學生們在圍繞所學專業強化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阻礙,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和體育鍛煉,必然是能夠有效緩解自身壓力的重要形式,有助于找尋到更好的學習和工作狀態。
近年來,伴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不斷實施,體育課程的教育教學也日漸受到專家學者和教學管理者的重視,催生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豐富的教學成果。同傳統的基礎理論知識教學模式不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充滿了實踐操作和互動性、娛樂性。而從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指導思想來看,體育教師更多在教學中承擔的是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職能,課堂教育教學的主體還是交由學生來體現主動性。然而,一些從教多年的“老教師”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及時調整和提升自身教學方法和手段,還在沿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這必然會難以達到教學目標預期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興趣與熱情。
較為陳舊、呆板的教學方式上已經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學科結束后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又不很科學,這更加劇了學生對高職體育教學體系的不滿和敷衍了事。目前高職體育教學對學生學習效果考核標準不科學主要表現在,過分地強調標準化、正規化的考核標準,在學期結束末期,體育教學老師對于學生的考核方式及標準過分的強調標準化、正規化,把考核標準過多的局限在時間、數量上,對學生體能、認知的提高上沒有進行評價。
我國自古重視教育的因材施教,隨著時代發展,教育觀念也不斷更新換代,現在更多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但是高職學生由于自身經驗和知識的不足難免會對自己的選擇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學校及高職體育教師應該對學生在選擇自己體育項目時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對自身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根據自己的真實需求選擇合適的項目,進而使自己的綜合能力得到鍛煉。
在學生選擇學習項目時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而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應當優化目前的教學觀念,首先應該讓體育教學與其他教學尤其是就業指導類課程產生互動和聯系,讓學生能夠有更全面的自我認識和有針對性的鍛煉。此外,應當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能使學生在接受體育教學時處在一種“散養”的狀態,在讓學生感受體育課程過程魅力的同時,也應當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到體育教學的理論知識,從而更好地讓學生身體素質和理論認知得到更好地鍛煉和強化。
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在資金、師資等教育資源上對體育教學的投入,讓學生享受到更好的體育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首先,應當改善學校體育器材,使學校存在的體育器材能夠滿足學生的普遍需求,使學生不能因為沒有足夠的體育硬件器材而得不到鍛煉,同時還應當加強對體育器材的保養,使體育器材不能過分老化。其次,在師資力量上要充分保證學生的學習需求,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存在一師兼多班的現象,這是不合理的,應當保證每堂課每個班級都有專職教師進行教學,同時對體育教師任用上也應當慎重,強調教師的從業資格和教學能力,保證體育教學的效果。此外,學校在課程設計上應當強調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直接的互動,保證學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同時也使體育課程與學生專業課程利用適當的方式能夠實現較好地融合,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有一體化的認識。
目前高職體育教學大多單一采用競技體育的標準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強調數量、時間,對于體育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加強沒有過多的考核,這是不科學的。學校應當重視使高職體育教學與競技體育進行適當的區分和相互補充,考核標準適當加入競技體育因素,可以激發學生的拼搏精神,激勵學生積極向上,但也應該加入一定的素質考核和理論考核的因素進來,通過對學生理論、素質考核可以糾正學生的態度和認知,使學生在強調自己身體素質得到提升的同時自己的理論知識和綜合素質也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是保證高職院校學生能夠滿足未來工作壓力的基礎和關鍵,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抗壓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個人發展的基礎。作為高校重要學科,應當完成自己更大的教學使命,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優化自身的形式、思想,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下應當強調個性發展+適當引導的原則,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鍛煉的時候,也能更多地享受高職體育教學所帶來的樂趣,充分發揮時代所賦予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