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杉
(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西 416000)
隨著當前高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實用型技能人才,并且注重對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進而構建出與會計專業技能培養為基礎的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模式。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其日后所從事的會計工作崗位要求他們必須具備優秀的實踐操作能力。然而現階段,高職院校所開展的會計專業教學,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教師們往往更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高職會計專業中采用“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復合型人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及價值。
高職會計專業作為一門跨學科復合型專業,其包括著非常復雜的學科背景,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也比較龐雜,例如:金融管理、統計實務、會計、投資理財等等。這也就充分體現了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所具備的綜合性、整合性等特征。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綜合性特征要求教師在設計相關的教學項目時,需要將其進行歸類整理,并且結合實際崗位需求構建綜合性的實訓內容。綜合性實訓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多項職業技能,進而提升學生具體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會計實踐教學的整合性特征,要求教師所設計的實訓項目進行總和,進而提升實訓教學的效率,并且減少單項實訓教學的成本投入。
由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日后所從事的工作崗位大都集中在金融、企業財務管理等領域,因此與其他的專業相比需要更加專業的職業責任,學生們必須具備較強的職業操守與職業素養,在實際工作中不僅需要最大限度利用國家相關金融政策的積極優勢,同時還需要盡可能幫助企業降低財務風險,最后還需要堅守職業道德。[1]這也就要求會計專業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時需要做到軟技能的培養與硬技能訓練并重。在提升學生專業化會計實踐操作能力的同時,還需要向學生灌輸恪守職業道德、職業規范的重要性,推動學生良好職業核心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對現有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中分散的專業以及實訓室獨立設置的現狀加以全面的優化與整合,進而構建出具備開放性、綜合性以及共享性的教學模式。[2]會計專業學生可以在該教學模式的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多項專業化技能,實現自身良好的發展。另外高職院校還需要對會計專業實訓基地的運行機制加以完善,實現集中與分散管理的密切融合,設置專職崗位,對其管理職責加以明確,對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做到統籌規劃與管理,為學生參與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團隊需要以綜合性、生產性的實訓項目作為依托,打造出跨專業的、全面性的雙師教學隊伍,進而促進會計專業教學的綜合教學能力。比如說高職院校在開展生產性的實訓項目時,就可以安排具備專業特征的專職教師與企業開展深入合作指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實踐訓練中去。專職教師負責對學生的選撥、日常的管理以及專業化的理論指導工作;企業員工則負責為學生講解企業生產流程,引導學生參與實踐訓練。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強化雙師指導教學的效果,同時能夠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優秀的教學團隊對于學生實踐綜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開展與會計專業密切相關的生產性實訓項目時,通過團隊教師的專業化指導,學生們可以直接在校內完善上崗實踐操作,進而提升對會計工作崗位的認識、確立正確的職業意識。促進學生能夠將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踐中,幫助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最快地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另外學生在教師指導與項目的引導下,還可以組建專業化的工作團隊,并且嚴格遵守相關的工作制度,實現自身工作行為地約束。通過依托團隊,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與敬業精神的強化。
隨著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不斷開展,其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項目以及實踐教學團隊三者之間逐漸成為一個完善的整體,三者相關關聯,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幫助。因此對于高職會計專業而言需要加強“三位一體”模式在實踐教學中的運用,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專業化的實用型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