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川流初級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6261)
受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刻影響,筆者發現當前初級中學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堂教學模式,依舊停留在講授式、灌輸式的陰影下,表現為課堂教學缺少活力,教師教的辛苦,學生感到枯燥,可謂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結合在萬全區川流初級中學教學實踐中所積累的經驗,就初級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談幾點體會。
新課程強調“以學論教”的新型觀點,強調教師的關注點是以學生為主體,要求強化形成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互動等多向互動的、和諧的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取決于精神動力,而精神動力來自于主動性。表現為因為有興趣就能主動、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問題,同時主動性也表現于為學習責任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能主動承擔起學習的責任。例如教材中法律部分的教學,可以結合當前學生最關注的新時代依法治國的時事政治,理解“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方略”;“學習法律知識,養成守法習慣”四個關注點,并且結合事例分小組展開討論,讓他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盡情表達他們的政治觀點。
傳統教學低估、漠視學生政治思想獨立意識,從而導致學生依賴性增強。其實每個學生都具有較強的潛在的政治學習能力,我們要充分尊重并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敢于抒發自己的思想觀點,培養和提高獨立學習的能力,由“我不能”轉變為“我能”。例如《自我負責》一課的教學,可以打破常規模式,按“自學-討論、辯論-演講”的探究模式,由學生自主完成:第一課時學生自學,提出問題,教師把學生提的問題收集歸類;第二課時學生分組討論,對提出疑難問題發表眾家之長;第三課時讓學生以“你準備如何去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中學生”為話題展開辯論,由學生組織演講,師生一起做聽眾,最終通過論點共享,達到共識。這樣,師生間的互動、互辯、互享,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獨立性,使學生明白“我能學,并覺得能做到很好”。
傳統教學中忽視學生的差異,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認識總會“一刀切”,把教師個人的觀點硬性塞給學生。這種“強制接受”式的教學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意識,禁錮了學生的頭腦,壓制了學生個性。在新課程改革中,道法課要因材施教,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從而發現學生學習的獨創性,讓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觀點。這樣,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
就《道德與法治》學科來說,富含博大精深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內涵,比如其中的很多概念、思想觀點學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目標。例如“了解我與他人、我與社會、我與自然的規范;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識,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識,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義;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基本路線、基本國策和世界概況等等”。為此,我們首先要確立每一框題的知識目標;其次要發揮教師在知識目標落實中主導地位和作用。
學生擁有諸多方面的能力,但需要去挖掘。因此,我們應確立適合學生實際的能力目標,比如經過調研,要求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列出知識清單,并且確定各自收集知識和信息的渠道、途徑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教室應指導學生對知識和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最后利用這些知識和信息解決問題。比如廣泛應用教材中許多富有啟發性的探究問題和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究、歸納總結。教師應注重適時點撥引導學生,以提高學生參與和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
新課標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形成,更是精彩課堂的關鍵,。例如《生命寶貴》一課的教學,我先讓學生談自己對于生命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對大自然生命的喜愛。緊接著追問:假設你們所喜愛的生命突然離你們而去了,你有何感受?通過種種的設問,讓學生珍愛生命,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另外,對于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還要通過運用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來引導學生正確地領悟情感,以此加強情感培養,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
對于政治教師而言,教師自身的示范性對于學生的教育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比如《社會責任》一課的教學,如果我們教師平時都表現為不求上進、得過且過;講誠實守信,自己卻陰奉陽違;講遵紀守法,自己卻遲到早退等等。這樣學生就會懷疑政治教育的真理性,懷疑教師的人格和修養。由此可見,教師只有彰顯自己的人格魅力,政治思想堪稱為人典范,那教師的人格示范作用勝過課堂說教。
當前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學習,要求我們政治教師必須善于不斷更新理念、提高素質,必須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高效課堂。這樣講起課來才能做到深入淺出、旁征博引、得心應手,從而使學生自覺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導,提高政治素養。
教育家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教師”中特別強調“有仁愛之心”。就《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而言,如果道法課教學中忽略了這種情感的關愛,就必然使道法課教學迷失了方向,丟掉了靈魂。因此,我們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在本身具備崇高思想道德的基礎上,用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才能使學生思想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達到“親其師,信其道”。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倡導和諧社會的新時代,構建和諧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成為我們政治教師追求和諧高效課堂的奮斗目標。高效教學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我們要準確把握問題的關鍵所在,找準策略,構建高效課堂,努力提高中學生的政治思想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