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印剛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教育局,河北 承德 067399)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功能,人們透過語言彼此溝通,彼此認知,同時語言也是一種藝術。語言學習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基本內容,其直接關乎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現如今語文課堂中缺乏溝通,多于一味的灌輸,背誦和抄寫,教學語言運用的不恰當,不能很好的使同學們更好的發展與開拓。在這一現狀下,努力完善教學語言,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勢在必行。
在中國的教育中一言堂是常見的現象,當然初中語文的課堂也少不了,經常會看到教師一人獨自自問自答,這樣不但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縱容學生懶惰、不思考的狀態,所有的知識都只是灌輸,學生不能更好的理解,不能參與到其中,感受不到課堂的學習氣氛,自然也就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學生一旦失去興趣,成績隨之也會下降,自然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就完不成。
在傳統的教育當中的教師們,也嘗試著改變教學方式,只是在教學語言上只有老師提出問題學生來回答,同時對于成績好的同學還好,回答的問題大多都能讓老師滿意,而成績差的同學答案往往差一分,得不到老師的滿意,就得不到同樣的稱贊,從而導致許多學生不敢回答問題。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師是在教學中的關鍵,教師旨在一個講字,能不能讓學生聽得懂,學生能不能感興趣,多半取決于一個教師的講課狀態以及語言的使用。比如說,有一些教師在平時對自己所學的只是十分透徹,但是在教學中卻語言拖沓,語意不清。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學生不能清楚的聽到其間的含義,影響其教學質量,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平時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提高自身修養、豐富自己的知識。首先,有很多教師在教學課堂中不能很好的利用普通話講課,普通話不標準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效果;其次,教師有時一味的復述教科書,缺乏自己的見解,部分過程中語氣詞的運用不當,以及過多使用,破壞了當時的氣氛,造成學生厭煩,覺得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興趣。語文教學的本質是促進學生對漢語言的了解,引導學生掌握漢語言知識,教師在課堂中所運用的教學語言都在潛意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所以,能夠利用合理的教學語言進行授課,會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語言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每一堂課程時間都不是太長,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運用每一分鐘,把時間當成知識,充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當然這與教學語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一定要符合教學的氛圍。要想成功改變語文教學語言的不足,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改變。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語言使其運用最多的,如若一個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薄弱,他就不能很好的將其含義表達出來,學生聽課也就模棱兩可,馬馬虎虎,自然學生也會感到厭倦。對于其他學科來說,語文所包含的藝術性相對較高,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當中要有一定的藝術性,充分注意語言的藝術,語言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就要求教師在學習過程中仔細摸索琢磨,力求在教學中做到最好,充分體現出語文的價值。教師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適當的環境中運用合適的語調,比如一篇散文,就需要用細膩柔和緩慢的語速來朗讀,這樣會更好的將學生帶入整體的意境當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是說明文、議論文類,就要求教師言簡意賅,語句清晰明了,使學生很明了的明白其中含義。此時如果再像散文教學那樣的語速的話,一定會適得其反。
在教學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和自學能力的最佳途徑,課堂上教師拋出問題,可以根據這一大方向由同學們討論并繼續提出問題,在整個提問題回答問題的當中教師既可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使學生從中受益。可以說教學課堂的互動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所以這就需要教師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豐富自己的教學知識,廣泛閱讀,不斷吸取他人經驗,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博采眾長,不斷學習,必定能提高課堂互動的有效性。此外,將學生分成小組,在小組當中進行互動,這樣更可以充分的調動了同學的積極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同學之間的感情。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語言在教學中起主導的作用。要不斷的提升教師在教學課堂中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在課堂中的互動,充分的使每一個同學都參與進來,保證學生都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在如今高度重視教育的時代下,教師不能自甘平庸,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完善自己,充實自己,才能使學生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