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河北省蔚縣涌泉莊鄉中心學校,河北 蔚縣 075700)
在新課程語文教學中,通過廣泛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構建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創設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關系,已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在教學上我們應該大聲地喊:“讓我們的課堂動起來---師生、生生互動起來吧!”我認為要在課堂中實現師生互動,應做到以下幾點:
在語文課堂的互動教學中,我們必須意識到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的參與者,課堂互動的過程就是師生、生生之間的雙向合作過程,在相互信賴、協同合作的心理前提下,建立起合作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伙伴”,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的控制、單向傳輸與被動接受的課堂教育局面,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變為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師生、生生在語文課堂的互動交通中共同進步。通過合作交往,學生從與教師、與學生互動中實現主客體的轉換有效地促進自身的發展。有效的小組合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互教互學,能者為師,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同時有利于學困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與學生建立互動合作的關系給每個學生提供了積極參與、平等參與,自我表現,展示個性的機會,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我真正體會到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同伴合作和師生互動”的研究有利于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環節的設計,應著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學習。為學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學習的時空,確保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系列學生主體活動的開展與整合過程。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蹲下來”跟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距離,使教師成了學生可親、可信、可依的學習伙伴。此外,課堂師生互動還應提倡生生之間兩兩互動或小組合作學習互動,包括組內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和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小組合作學習,合作的內容可以是互相檢查對方活動,互相表達自己的看法,互相討論問題解決,互相競賽鞏固認知,共同操作發現新知等。
教學是師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感悟、互動的過程。語文課堂教學的多邊互動,實質上就是充分調動學生思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通過巧妙啟發引導,引爆學生思維火花,培養學生深入探索、大膽質疑的學習品格。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我在學生初讀課文后,啟發質疑:“你們發現哪些問題,需要大家幫助的?”一位學生提出:“我覺得課題上的‘吃’字用的不恰當,應該是‘喝’字。”他的話音剛落,課堂上便熱鬧起來。學生敢于向教材挑戰,這是他們身上閃現出來的求異思維的火花。于是我抓住契機引導學生仔細讀課文,組織討論。他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在討論中發展求異思維,拓展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激勵學生質疑解疑,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從根本改變學生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狀況,消除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者變為一個主動探索者,把學習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讓學生學會探究,主動探究,獨立探究,從而達到形成師生、生生互動的氛圍。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互動,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從根本改變學生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狀況,消除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者變為一個主動探索者,把學習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讓學生學會探究,主動探究,獨立探究,從而達到形成師生、生生互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