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項證
(重慶市巫山縣龍務小學水洞教學點,重慶 巫山 404700)
應用題具備綜合性和邏輯性,因此應用題訓練能夠衡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步入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習難度也水漲船高,難度升級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較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更不要提去靈活運用知識解決應用問題了。故而,大部分學生學習時會出現解答應用題的能力較弱、不能很好地理解題目、思維方式固定不能合理運用公式等問題。以下將針對這一問題,探尋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策略,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和學習技巧,要想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就必須另辟蹊徑。教師可以嘗試運用創新教學形式,在數學教學中滲透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問題,增加學生的生活、學習體驗,親身參與下,提升其數學應用能力。融合生活教學的第一步就是教會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自主尋找規律、探尋問題的真相?;诖?,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生活實例也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方便其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學習《正方體》這一知識時,課前教師可以布置“尋找生活中的正方體”的預習作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預習內容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讓學生依據初步了解的概念自主尋找生活中的正方體,并帶到課堂上相互對照列舉,從而加深對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尋找的過程同時也是發現的過程,學生會思考正方體的應用范圍和原因,進一步加深內心認知。例如,學到面積計算的知識點時,教師教會學生如何測量和計算面積后,可以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自行選擇實物測量面積,也可以將學生分組測量教室面積,看哪一組測量既準確又迅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由此,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訓練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縮短數學知識和生活的距離,最終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小學生普遍缺少生活經驗,所以,較難結合生活應用數學知識。基于此,教師應發揮引導職能,在課堂中為學生構建融合生活的教學環境,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環境影響下能潛移默化地加深學生的數學應用觀念。
例如,學習《折線統計圖》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先為學生提供幾個如足球、舞蹈、騎自行車的興趣愛好類別,然后將學生的興趣愛好逐一記錄下來寫在黑板的左邊,再和學生一起分別在黑板和紙上將所有類別用“正”字的方法統計出來,并在黑板的右邊畫出折線統計圖。完成后再進行討論,觀察和整合每個人得出的結果、畫出的統計圖是否一致,綜合學生的錯誤再講解一遍,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和理解。糾正錯誤不僅能加深印象,也能避免學生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這一過程的全員參與,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和教師都清楚了解彼此的興趣愛好和各類別的變化趨勢,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最終有效加深學生對于統計知識的理解。
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不只是為了積累和考試,更重要的是能靈活應用在生活中,解決生活問題。因此,教師可在課堂教學結束后,為學生布置實踐和復習任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例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數據支持,教授學生知識后指導學生創立應用數學知識的活動計劃。如結束《扇形統計圖》一課的學習后,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布設調查作業:書店的李阿姨要進貨,這一月準備購入500支鉛筆,那么要進多少根彩色鉛筆,多少根黑色鉛筆呢?誰能幫助分析并解決問題呢?實際問題不存在最理想的標準答案,通過調查實踐能有效接理想數值,基于實際了解與分析,根據統計知識的學習,學生可開展調查研究,深刻了解統計中的百分比等知識,實際計算并討論得出答案,并能了解到書店對于各類別鉛筆的真實需求數量和所占比例,從而增加生活經歷,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步入高年級階段的學生,隨著數學知識學習難度的逐漸增加,學生學習時會遇到較多困難。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情,科學滲透生活元素,重視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并合理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素養,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