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霞
(甘肅省古浪縣第一中學,甘肅 古浪 733100)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上一輩人留下來的寶貴資源,也是教育事業上的寶貴資源更是影響國民素質的重要內容,它的作用和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影響甚大。為此,筆者本文就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國民素質形成的影響進行探究,希望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夠有所幫助。
目前國民素質的現狀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分析。首先,很多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缺少一定的責任感,通常情況下人們只關注自己的親人而忽視對國家和社會的關心,對于國家和社會只會一味的索取,這也當下教育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隨著國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物質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而在精神文化上則缺乏承受能力,面對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趨勢總是會產生焦躁和不按,無形之中就會造成較大的精神壓力,很多時候人們會將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后,使得國民整體素質普遍偏低。其次,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事件屢禁不止,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推動國民素質全面發展的關鍵,但是很多時候人與自然并不能做到和諧共處,因為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這些都是阻礙國民素質提高的重要原因。
弘揚為人之道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國傳統文化中包含很多優秀的文化內涵,為人之道主要強調的就是國民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所呈現的效果更是顯著,傳統文化本身就是用來肯定人格魅力和人生價值的,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勢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只有做到嚴于律己,才能促使別人尊重和擁護你,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降低那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現象,為此,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都應圍繞弘揚為人之道來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學生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從而使其爭做一個品德高尚且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最終使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中得到有效利用。
隨著社會經濟多元化的發展,對國民價值觀念也帶來了影響,很多人依然只關心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對國家社會并不關心,在一定程度上會給社會帶來較多的負面影響[1]。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積極宣傳和弘揚愛國主義,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做到嚴于律己且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其中愛國主義精神不僅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增強國民社會責任感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只有不斷加強愛國主義精神的弘揚,才能不斷提高國民素質,更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使學生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身一言一行對他人的影響,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做到嚴于律己和尊重他人。
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向學生弘揚和諧思想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進一步讓學生清楚的認識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的行為是錯誤的,一個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是可以處理好自己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推動國民素質提高的關鍵,通常情況下我國的地毯型經濟與人們的整體素質息息相關,為此,教學中教師只有不斷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向學生灌輸,才能幫助學生正視自身和大自然的關系,從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以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2]。
教育事業的不斷革新,也改變的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應加強道德教育,一個良好的道德品質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可以說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來加強對學生道德教育,通過吸取優秀的文化知識和觀念來提高學生道德品質,從側面也可以使學生意識到一個良好道德品質對自身的重要性,不僅可以獲得別人的尊重還可以提升自身的人生價值觀,同時教師也要發揮好自身的作用和價值,教學中對于學生身上經常出現的問題應當及時進行糾正,進一步引導學生正視自身的不足并積極改正,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內在的道德品質,最終使學生從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國民素質會產生巨大影響,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國民的行為。為此,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學中教師應加強道德提高學生道德品質,并積極弘揚為人之道、愛國主義以及和諧思想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從而使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中得到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