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河北省霸州市第五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0)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當代的學生在思想政治上受到的教育很多,并且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以及社會生產的方式對學生的行為也有著影響作用,班級管理作為對學生的直接管理方式,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對于規范學生的行為起著很大的作用,而對于管理來說,通過文化的影響,改變學生的思維,是最能治本的方法,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大的啟迪作用,將歷史文化與班級管理相結合,必然能達到不一樣的效果。班級文化是凝聚班集體的一股力量,是所有班級成員共同的價值觀與情感態度,是班級體的靈魂所在,只要班級體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在無形之中,這些文化就會形成巨大的力量,影響著班級體中的每一個成員,從而推動班級體的發展。
學生在歷史文化上的缺失只要體現在下面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對學生成長環境的影響。目前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信息交流方便,尤其是互聯網的盛行,形形色色的信息撲面而來,而作為一名學生,對于那些流行元素盲目追從,沒有是非明辨的能力,過分的追求自我與個性,逆反心理強,因此需要正確的文化引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第二個方面對學生家庭環境的影響。計劃生育以來,現在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所有重心都圍繞著孩子,過分寵溺孩子,家務活幾乎家長包干,孩子缺乏勞動能力,也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家庭教育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家長大多重視孩子的成績,從而輕視道德養成,這一系列原因使得孩子缺乏孝心,做事不踏實的性格。第三個方面是對學生教育環境的影響。現在的孩子基本都能接受教育,并且教育也在不斷的改革,每經過一次改革,對于素質教育就越重視,但是面對繁重的課業以及升學的壓力,學校的素質教育遇到很大的難題,學生的課業反而越來越重,這就導致了許多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盡管國家在不斷強調要給學生減壓,重視“德”育發展,使得學生可以全面發展,但是一系列的現實原因還是使得德育工作很難開展。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許多孩子都缺失在思想道德上的培養,導致現在的學生個人觀念很強、不尊重他人、不喜歡集體、不喜歡參與公益活動、追求享樂、沒有吃苦耐勞的品質、不能明辨是非等。因此必須將歷史文化滲透到班級體的管理中,通過先人的智慧來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向來以德待人、以德服人,大可上升到國家的榮譽,小可謙讓、尊重他人。當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不僅僅是關注教學狀況、學生的成績,還有學生的言行舉止,心理狀況等,將優秀的歷史文化滲透到班級管理的每一個層次,不斷規范學生的行為,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需要班主任堅持下去,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下面可以舉一個實例,現在校園內師生關系緊張,學生調皮搗蛋,不聽老師的話,不服從老師的管教,甚至于辱罵老師,給老師取綽號等,還有更過分的會背地里報復老師,這種學生就明顯的缺乏感恩之心,不懂得尊師重教,將古人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拋之腦后,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沖擊,都在提倡“人人平等”的觀念,卻又不能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導致思想發生偏頗,對老師更是不尊重,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他人的批評指正。因此在班級管理中,融合優秀的歷史文化,從低年級開始教育學生在上課期間進門出門要打報告,不從講臺前面穿過,接送東西注意要使用雙手,站、行、立要有規矩,見到老師要問好,長此以往就形成很好的行為習慣,在思想層面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優質的生活給他們帶來物質上的享受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再加上現在許多孩子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家里所有的大人都寵著他們,有好的東西都拿給孩子,這就造成孩子現在好逸惡勞,不肯吃苦,貪圖享樂的狀態,對于學習也是下不了決心,求知欲望弱,然而這些都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是不可丟棄的。但是在語文課本,或者政治課本中都有大量優秀的文章事例,對學生思想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歷史文化具有多樣性,將歷史文化融合學校的班級管理,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文化選擇,或者各個項目的優化,構建出獨特的校園文化氣息,豐富學生的素質教育。近年來,學校利用各種校園資源,豐富學生的特長發展,在音體美及信息技術上花了許多心思,并且開展了許多相關的活動和比賽,這時將歷史文化的元素加進去,又會是另一種不同的效果了。例如,在美術作品的比賽上,可以加入書法、國畫、詩詞的元素,讓學生在審美上得到提升的同時,對于我國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有更深的了解,不斷向古人學習,專研學問。在比賽結束后,評選出優秀的美術作品,將作品在學校進行展覽,這樣做不僅僅可以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優秀的歷史文化,更能為學校的校園建設增添一抹亮色,讓學校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形成獨特的校園風格。
思想道德教育是目前國家大力支持的,對其重視程度很高,但是因為校方和家長對成績的看重,以及升學的壓力,使得德育教育不能很好的實施,落實到實處。我國流傳下來的歷史文化都是華夏先人智慧的結晶,將這些優秀的歷史文化融入到學校的班級管理中去,不僅僅將歷史文化繼續發揚下去,更是利用權威達到一個更好的效果,不用很刻意的強調學生如何做,而是利用學習的各種資源,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感受到這種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慢慢形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價值觀。